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期   作者:叶济泽
[导读] 新课程标准推出后,要求小学生向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
        叶济泽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三小学 325600
        摘 要:新课程标准推出后,要求小学生向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体育课程肩负着维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传教学模式下,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升,在新形势下要求体育教育从业者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兴趣,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身心健康
        引言
        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还能有效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日后的人生成长奠定有利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大纲,适时转变教学理念,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
        1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
        1.1 完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能否积极投身到一门学科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锻炼效果,十分依赖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基于学生诉求,完善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升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小学体育课堂要针对不同学生运动基础,秉承因材施教教育原则,采用分层教育法,为每一个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才能、实现自我成长的空间,令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认知自我,激发兴趣,提升自我。
        1.2 更新教学理念 保障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要求小学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全新教学理念,将传统教学背景下的身体素质提升与新课标要求的人格培养、观察与思维能力培养等内容有机融合,形成全新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把控课堂节奏,让更多的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程中,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笔者结合前人理论基础以及个人多年从业经验,分别从兴趣激发、方法创新以及关注个体差异等方面着手探究新形势的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以期能为提升国内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
        2.1 以兴趣为导向 加强小学生体育锻炼
        同其他课程一样,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一门学科有畏难情绪,便会产生抵触,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小学体育课程不外如是,想要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水平,首先便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由被动学习、锻炼,转变为以兴趣为导线的主动学习、锻炼。

这就需要教师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度,在日常课程中要注重观察学生对各类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兴趣点,例如在接力跑课程上,体育教师发现学生们对单纯的跑步兴趣不高,但是对这种团队合作的分段式跑步形式表现出较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教师便可以接力跑这一形式来代替传统跑步形式,有效提升学生运动的速度与耐力,并且借由团队合作实践提升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初期,由教师为学生们讲解接力跑涉及到的教学动作规范,例如“上挑式”传棒方法以及蹲踞式起跑方法等,中期要求学生们自行练习这些技术动作,达到数量掌握后,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以奖罚的形式来举办一场小型的接力跑竞赛,通过调动学生们的求生欲,有效激活他们的学习和运动兴趣。
        2.2 以实践为根本 完善体育教育方法
        小学体育的教学路径为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形式和内容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完成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目标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传统教学背景下,一些学生不喜欢运动,对教师提出的运动要求存有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在教师的强制性要求下去实践,只会令这些学生更加厌憎运动,无法起到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效果。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运动氛围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例如在练习足球的课程上,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热情动感的运动音乐,在音乐中运动,随着热烈的节拍或跑动或传球,充满激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又比如在练习足球传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圈,在规定时间内将球互相传递,哪个小组失误最多便要受到惩罚,哪个小组失误最少便可以获得奖励,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奖惩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体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2.3 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育
        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客观认知学生之间的运动素质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目标,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确立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标准。传统教学背景下,体育课程中往往只有一套标准,对于部分运动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这一标准可能缺乏挑战性,学生参与兴趣匮乏,对于另一部分运动基础差的学生而言,这一标准他们难以企及,由此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因此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调研学情,依据学生运动素质基础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例如百米赛跑,可以给运动基础强的学生定一个较高标准,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给运动基础差的学生定一个稍微低一些的标准,让他们感觉凭借自己的努力能达到这一标准,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随着目标的不断实现,教师也要不断的提升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也能通过目标反馈的方式持续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3 结语
        综上,在新形势下教师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兴趣。
         参考文献:
         [1]郭伟.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探析[J]. 读天下(综合), 2019(7):48-48.
         [2]王伟.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分析[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4):P.1-1.
         [3]张巍.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探析[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0):23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