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瑾华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音乐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相对其他带有艺术教育特点的科目,如语文、美术等等,音乐中所含有的美感是较为抽象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性。为此,音乐教师要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认识,采取多方面的审美引导策略,促进学生对于美进行感受、思考与认识,达成提升审美能力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策略分析
引言:声音是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形式,优美的声音往往具有音乐性特点,如带有一定的节奏感、带有特殊的韵律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并且根据自我的感受划分声音的类型。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声音,称之为乐音,反之则为噪声。音乐教育中学生能够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这有助于学生音乐视阈的拓展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会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产生双重的影响。接受过良好审美教育的人群,对于生活中存在的美能够有所认识,同时也关注对于生活美感的构建与维持,能够在美中进行生活。同时,审美教育也会对于学生的精神产生影响,不仅在于艺术审美的情趣,也在于个人品德与修养的提升,关注外部美与内部美的有机统一。可以说,审美教育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性的。然而,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有所不足,许多情况下需要由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充。音乐教师作为艺术专业学习者与研究者,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将这种修养展示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向师性,提升学生审美能力[1]。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的策略
1.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中审美体验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使得学生形成深刻的审美印象。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梨园英秀》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课本中选择的欣赏内容仅有京剧、豫剧两种形式。相对其他类型的音乐,欣赏传统戏曲的难度较高,如果学生的审美体验不深刻,就难以对戏曲中的美感形成正确的认识。为此,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可以选择其他的优秀京剧、豫剧的剧目,作为欣赏补充,为了适应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审美特点,可选择少儿戏曲表演的视频进行播放,使得学生对戏曲产生更多认同。另外,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在课堂中播放。例如,昆曲、越剧以及带有特色的川剧、秦腔等,使得学生产生具有差异的审美体验。在广泛欣赏了各类型的戏曲之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偏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明自己的兴趣偏好以及审美体验。如,在小组中进行音乐欣赏探讨,在叙述自我感受的过程中,学生回忆欣赏的过程也能够促使感受有所强化[2]。
2.引导学生建立立体的审美认识
在音乐欣赏中,学生通常仅仅能够得到声音信息,相对而言信息模式较为单一。当代的小学生,多数受到网络、电子产品的影响,在生活中习惯于应用视频进行信息接收,视觉与听觉共同接收信息。为此,教师在音乐的审美引导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其他感官体验,塑造出立体的审美认识,提升学生审美认识的能力。
首先,需要对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的融合进行关注。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的形式,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向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信息,使得学生同时获得声音与视觉两种审美体验,产生立体的审美感受。就当前的信息资源状况而言,在音乐教学中视频资料的应用极为便利,教师可以在各类型音乐欣赏中广泛地应用这种方式。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其他的感官体验进行关注。如味觉、嗅觉以及触觉等,在课堂中为学生制造出与音乐内容有关的嗅觉审美体验,相对是较为容易的。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音乐表达主题相关的香氛,在课堂中进行喷洒,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气味的体验。
这种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审美认识的重要方式,在气味的体验中,学生的审美感受将会被激活,审美印象更为深刻与立体。
3.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表达
在音乐的学习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体验,也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表达。应用演唱、乐器等方式,都可以促成审美表达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音乐内容,选择适当的审美表达方式[3]。
例如,在歌曲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进行审美表达即可。歌唱是一种天性,身体机能正常的学生都能够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旋律的模仿哼唱,在熟悉旋律之后,添加歌词内容进行演唱。为了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准确的掌握演唱的音高与音调。同时,在注意演唱中对于表情的控制,确保演唱中情感的饱满。
另外,乐器的演奏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表达的方式,同一首乐器由于演奏者理解的差异,演奏的效果上也会呈现出差异。为此,在乐曲的欣赏中,教师要应用不同的乐曲版本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由于音乐课时有限,学生学习乐器演奏的机会同样比较有限,需要强化课下的练习,提升自我的演奏水平,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审美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录制相应的乐器教学微课,作为学生的课下练习指导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演奏技巧。
4.渗透文化审美的意识
在苏少版的课本中,课程内容丰富,选择欣赏与学习曲目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与国家,这些音乐内容包含着具有差异的文化审美意识。
为此,教师需要对其中的音乐文化特点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艺术文化特征进行整合与研究。相对而言,小学阶段学生能够达成的艺术理解深度有限,教师可以结合与音乐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产生文化认识与理解。例如,观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影视作品,强化对故事背景文化的了解,认识蒙古文化的特殊美感,产生相应的文化审美意识。
5、体验美的情感
想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教师最后要做的就是体验美的情感。这是创设美的意境、挖掘美的内涵、表现美的形式的升华部分。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在艺术中体验美,然后将这种美升华为表现美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用音乐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用音乐的语言牵动内心的灵魂。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旋律、和声、节奏和角色的不同变化造就了生活中的万千声音,它们悦耳动听,它们引起共鸣。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应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对于自己的情感进行说明,也可以应用绘画等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需要认识到,情感体验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往往更为细致、深刻,有助于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4]。
三、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具有难度的,为此教师需要对培养审美意识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与认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审美教育模式。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度的进行审美体验,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建立起立体的审美认识;其次,需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审美表达,在表达中提升审美能力。另外,也不能够忽视文化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对于音乐中所包含的文化审美意识进行展示与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金梦恬.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20(22):145-147.
[2]刘荣娜.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24):183.
[3]王耔瑄.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05):214.
[4]陈金芳.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5(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