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期   作者:翁玉龙
[导读]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翁玉龙
        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    361009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现在初中体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制,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阶段学生正在青春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是叛逆的高发期,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体育教学简单阐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素质
        前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发育不完善,是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体育教师在课上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结合实际上课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互动游戏,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加趣味活动,使体育课堂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心理素质,让学生喜欢上不同寻常的体育课程。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初中体育教学逐渐被重视。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的负面情绪在运动中释放出来,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身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也逐渐增多,较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节,释放压力,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现代社会中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比拥有专业素质要重要,因为新时期社会挑选人才的首要标准是确保其身心健康。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责任,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寻找学生的特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和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设计合适的体育活动。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学生才能之间才能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为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运动特长,能快速融入到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单独辅导,从相对简单的训练项目开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进行难度较大的项目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体操》时,部分学生掌握了技巧组合和横箱分腿腾越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练习体操的连贯性。对于另外一部分没有掌握熟练动作要领的教师要进行一对一指导,保证学生动作要领基础要打牢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
        (二)进行挫折锻炼,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困难,只有锻炼学生使其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才能让保证学生能积极的面对学习中的挑战。与其他课程比较,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更加的直观,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的适应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田径》时,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中长跑、跨栏、跳高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跑运动,长跑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教师在此过程中对落后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其拥有反败为胜的心理暗示,确保其可以坚持到最后。在对学生设置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运动负荷标准,从而实现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组织比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首先重视体育教学,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课程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运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课上专注于参加活动,使初中生对体育逐渐感兴趣。教师在备课环节为学生安排满体育课堂活动,让学生不会利用体育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使学生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为学生设计体育比赛,让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会看淡输赢,享受比赛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篮球》时,教师先传授学生打篮球的基本技能和战术以及比赛规则和裁判规则,保证学生完全掌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将学生分为两队进行PK,看哪组投篮准确率高。通过组织比赛,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比赛,提高学生对篮球的热爱,同时,教师要为学生传达文明比赛的观念,对于取得胜利的队伍要及时的表扬,对于失败的队伍及时鼓励,保证其下一次比赛的积极性。
        (四)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的给与学生评价,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自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给与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一方面教师可以可以通过语言去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在体育中的进步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将评价标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五)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要重视教师的素质水平。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在体育课上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学习研究心理学,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从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保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们学会理解观点的差异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作为初中阶段必要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教学重点。初中体育教师以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上课情况,制定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明确初中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在课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确保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桐辉.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0(89):23-24.
        [2]栗文进.探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04.
        [3]韦景鲜.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