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期   作者:汤颖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音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音乐的学习
        汤颖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音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艺术素养,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道德认识水平、道德行为能力的提升。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有着促进作用。教师需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作用是综合性的,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要结合现实的课堂教学状况以及学生反馈,对音乐教学的各种作用进行认识。同时,结合小学生素养培养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应用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基于此,本文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综合素养;研究与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综合教育水平的提升,各学科教学中重视学科教育功能的拓展,希望通过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小学生是特殊的,小学阶段所体验的感受、接受的理念,会对于学生产生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影响;其次,小学音乐属于艺术教育的范围,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多样化并具有灵活性。为此,教师要正视小学音乐教学的特殊性,采取适当的教学引导方式。
        一、应用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音乐学习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从艺术认知能力的培养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体验,促进审美水平的提升。
        1.培养学生艺术认知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音乐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艺术认知能力。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学音乐课本内容中,学习的内容既包括歌曲,也包括各类型的乐曲。相对而言,由于歌曲中带有含义明确的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明确,学生也可以通过学唱歌曲,强化感受。然而,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虽然具有明确的情感倾向,其具体的意蕴却较为模糊。为此,教师需要借助于各种方式,强化学生在欣赏中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播放乐曲时选择与乐曲内容相关的视频进行同步播放,通过视觉信息的传达,提升学生在聆听乐曲中感受深度。另外,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艺术理解状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艺术表达。歌曲学习中,通过学唱的过程,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艺术感受状况,关于乐曲,则需要通过艺术演奏、语言叙述等方式,说明具体的艺术感受[1]。
        2.促进学生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
        音乐审美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生综合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有所促进。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审美教育的共同性,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方式,打通学生在欣赏不同艺术作品时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欣赏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作品时,教师可以展示与音乐作品同时代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根据歌曲与绘画作品在脑海中复原舞会的热闹场景;也可以选择相应电影中的画面,如《茜茜公主》等影片,促使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欣赏感受。为了了解学生所复原出的舞会画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应用绘画的形式,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舞会场景进行绘制。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学生既能够欣赏到音乐作品,也可以欣赏与之相关的美术、影视作品,艺术地认识从一种单一状态而逐渐地走向丰满,这对艺术审美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在欣赏乐曲或者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版本的特点,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甄别优秀作品的技巧。相对而言,不同版本的歌曲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差异是较为明显的,如教师可以选择名家演唱的作品与网络中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使得学生感受到名家作品的独特魅力,提升音乐审美品位。
        二、应用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艺术素养与道德素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此,教师需要重视应用音乐作品,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1.对道德与审美的关系进行研究
        首先,教师要对审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有着明确的认识。

审美是一种内在认知对于外部世界的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审美观点明确同时要求较高的人,有更大的可能实现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统一。自我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在审美的要求下,学生会关注自我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促进自我道德水平的发展。在教师了解道德与审美的关系之后,还需要向学生进行介绍说明。相对而言,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这一问题具有抽象性。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故事,如音乐家的人生经历说明艺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对于道德有所关注[2]。
        2.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其次,教师要应用适合于学生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各国音乐的过程中,教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更为深刻地感受,可以应用课外补充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如播放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中《伏尔塔瓦河》作为补充欣赏作品,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另外,苏少版的音乐教材中选择了许多地区音乐,教师可以结合所在地区的具体状况,应用音乐作品,强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并且通过这种情感,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责任感,树立起建设家乡与祖国的伟大理想。
        三、应用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小学音乐课本选择了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欣赏相应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对作品中文化的体验与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对此有所重视。
        1.对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与展示
        首先,教师需要对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度地研究与认识。在许多情况下,音乐教师对于审美教育更为重视,忽视了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引导。通过对作品中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教师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魅力[3]。例如,《银色的桦树林》属于加拿大歌曲,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不同版本的原声演唱,引导学生感受异国文化的氛围与特殊魅力。相对而言,异国文化能够使得人们产生一种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艺术表现力独特。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相关的加拿大历史、故事等,对学生进行文化上的引导,促进学生对于加拿大的文化艺术产生更多了解。
        2.结合音乐学习展开文化实践
        在文化素养的提升中,学生需要主动地发掘文化问题,并且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解决文化问题。音乐课程为学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主题,教师可以应用兴趣引导加课外活动的模式,要求学生进行文化实践。
        例如,可以选择地区中的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研究切入点,了解地区中音乐的特色、地区特有的乐器以及音乐表现形式等。小学阶段学生进行文化资料整理的能力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某一主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展示。如参观当地的音乐艺术场馆、观看具有地区特色的音乐表演,拍摄图片、视频进的展示[4]。
        四、结束语:
        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即王国维所言“完全之人物”、席勒所言 “追求人性的完满”的核心意涵,这不仅是古往今来我国教育文化继承创新的精华,也是世界各国教育适应时代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之举,亦是美育的人文属性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追求。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应用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众志.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小学时代,2020(06):85-86.
        [2]杨浩阳.浅谈在小学音乐课中如何通过合唱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J]. 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30):1.
        [3]杨文燕.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J].北方音乐,2018,38(08):176.
        [4]王欢,赵建红.关注核心素养 营造尚美文化——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落点[J].中国音乐教育,2017(11):15-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