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 谭建新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剧,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谭建新
        株洲市茶陵县湖口中学        412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剧,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最新版教材知识包含的专业性较多,相较于旧教材,知识的难度要高,专业性更强。地理课程是文科知识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地理教学的课堂成效不仅仅停留在知识讲授层面,还需要老师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进行创新。老师也要对自我的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究,让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有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一、引言
        面对教育改革大潮,老师也要做时代的弄潮儿。要想实现地理课程标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丢掉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教学,根据课堂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积极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地理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难题
(一)老师课堂教学观念落后
        执行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师授课环节的难点,也是重点问题。地理课程标准有效方法的检验途径,就通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地理教育是满足学生地理知识需求,指导学生生活实践。[1]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更替,而教学目标直奔分数,忽略了学习环节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教学教案的设计始终围绕热门、重点、高频考题展开,很少会渗透学生能力的培养。违背了初中地理课标的原则性,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率。
(二)教学方案不符合有效教学宗旨
        在课改的过程中,因受到课改政策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偏离了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课堂作为教学标准实施的首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当前00后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当前是网络化时代,极大限度地造成了课堂的趣味性下降,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存在后排差生一学期下来,书本还是在崭新页面的状况。
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是初中八大文化课其中之一,地理知识的涵盖面主要集中在学生对常见自然现象问题的解释和说明。初中学生处于知识探索的旺盛期,要想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顺应学生兴趣点和性格特点展开教学。通常老师在知识授课环节,很多学生对地理抽象知识不能直观理解。这时,老师尽可能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学法、思维导图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扭转自己的教学风格。多穿插一些流行词:“安排、我真的太难了、你就是整条街最亮的仔、奔跑吧、少年的你”等综艺节目用词进行衔接。[2]比如时差知识学习,老师可选用初中生喜好程度较高的明星名字示范讲解。

举例:肖战在澳大利亚,赵丽颖在香港,两人正在视频聊天,互相问对方正在拍什么戏,此时正在聊微信的他们,之间的时差是多少?对于追星一族的初中生,这样的授课方式降低老师教学难度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新课改下教育部一直提出向老师要效率,向课堂要效率。因此,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学生参与学习、动起来,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相较于学生而言,阅历与知识较丰富。在老师眼里,认为学生年龄尚小,体会不到知识的重要性。故,在看待问题以及课堂设计方面,以教师自我为主体,认为自己给予学生的教学是最好的。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其实,初中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主观思想,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主,更不喜欢老师灌输式的教学。很多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点所在,但因时间、精力所限,调整起来较为复杂,也就不了了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才是学生的主体,忽略了学生需求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老师需及时调整方向和教学思路,去点燃学生的兴趣。找到学生学习知识的窍门,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设计。近几年来,教育部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式教学,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探索。在课前设计时,尽可能选用典型的问题,以问题导学法的方式安排给学生。当学生进入讨论环节,如果有不正确的观点,再适当给予指导和解释,让学生真正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三)通过情景创设营造教学氛围
        教师需要正确引领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一堂生动有趣的知识之旅。要想让课堂氛围活跃,需老师尽可能地借助一切外在资源为老师教学助力。比如多媒体教学、投影仪等,通过声图并茂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的对知识概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举例:在老师进行大气污染与治理这一章节,可选用绿水青山和重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沿海城市的图片进行类比,供学生观赏。同时,为推进课堂教学的氛围,老师可将学生的视野拉向整个世界的环境问题,选用国外诸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空气,环境治理。让学生横向、纵向地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究竟环境污染会对人类未来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治理,会不会雾霾加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肺病?若加以治理,需要国家政策做出什么样的宏观调控?等到子孙后代生活,他们又面临怎样的环境困扰?学生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类比。从思考人类活动给环境污染和水源污染带来的危害与变化中,[3]真正做到了地理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由此可见,多维度的教学思路,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考问题的高度,拥有全局观。还能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将未完待续的话题放在课后思考。学生在考试中面对此类问题时,更容易得高分。这就是有效教学,侧重培养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有助于环保主义的塑造。
总结:知识不怕有心人,生活处处皆学问。如何对基础的地理知识展开有效的教学,是老师核心的教学目标。通过基本的地理技能传授,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地理观和全球观。地理教学是一场教学相长的过程,地理课程标准教学的有效探析,是见仁见智的过程。地理老师要不断地为自己赋能,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为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向东.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全文版:教育科学,019:185[]
[2]周军.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017:74-74.
[3]杜积荣.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地理必修一为例[J].文理导航,01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