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胜
四川省仪陇县石佛小学校 637637
我们农村中学由于设施设备和师资相对比较薄弱,加之优质生源流失,剩下的大多为留守学生,家中无人照管。导致学生成绩比较差,比如九年级的同学在化学学习中出现“学困生”越来越多的现象。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总结得到:“化学成绩差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中考成绩还会影响到与高中课程的良性衔接,甚至会影响未来步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不符合义务教育的特征和教育核心素养的要求”。鉴于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新的课程,具有教学周期短、直接面临中考压力的特性,因而转化“学困生”也就更具紧迫性。现结合近年来在农村任教九年级化学的实践经验,就如何转化九年级化学“学困生”提出几点粗浅的体会和建议。
一、分析形式与原因,明确展开教学思路,是转化学困生的首要前提.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和分析,九年级学生一开始就出现化学学科学困生的形式大至有三种情况:一是同步性,即每科成绩都比较差。二是错位性,表现为其它科目成绩较好,唯化学成绩较差;三是偏科性,即理科成绩较差的,其化学成绩也较差。究其原因,从学生层面分析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智力较差、思维不够活跃;二是缺乏信心,自暴自弃;三是面对中考压力,偏科学生顾此失彼,对新开设的化学课程很少用功或被动放弃;四是受家庭影响,使部分学生在外因条件上成为弱势;五是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到了九年级就想出去打工挣钱好让自己自由的生活。从教师和管理层面分析,九年级化学教学周期短,又面对中考,教师顾所不及,同时,因农村中学的设备不齐,师资比较薄弱且跨学科教学,导致学困生形成群体效应,因而导致了学困生化越来越多。
二、跟学生交朋友,是一把缓解学困生的万能钥匙
从生理学角度看,人的智商一般差异不大。7---9年级阶段的学困生,很大程度是心理因素所致。学生进入九年级,正是心理、生理的转型期,遇事比较敏感,情绪很容易波动,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弱。尤其面临中考这一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选择时,便开始感受到压力的困绕,由此导致焦虑、厌学、自卑等现象。这些副面心理现象,正是造成学习落差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有效地释放压力、缓解压力、消除压力,不仅有助于学困生转化,更为其今后健康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农村中学的九年级学生自我封闭现象比较严重,心中的秘密不愿诉说。尤其化学教师是半路接手,学生有陌生感,有碍于向老师靠近与交流。因此,要想方设法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给你,你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帮助这些学生。
三、激发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斗志,是转化“学困生”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九年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学困生”转化的内在动力。一是营造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与快乐。二是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课是一门操作实验较多的学科。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充满好奇。可以在演示实验时,有意识地安排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当助手。简单的操作让他们自己做,较复杂的操作协助他们做,过于复杂的操作先做示范后让他们动手做,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是缩小学生差异的关键环节
课堂是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课本知识的主要形式。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农村中学学生基础比较差,“学困生”相对比较多。基于对这一现状与特征的认识,针对学生差异,探索多元教学模式,是拟制、缓解两极分化的关键所在。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贯彻实施了准备充分、注重个体差异、互帮互助的模式
其一,针对学生差异备课,使授课内容和形式照顾到“学困生”的能力和特性。备课,不单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其二,针对差异,区别标准,给“学困生”以成就感、满足感。后进生与优生的起点不同,如不能有别施教,势必给他们造成灰心、气馁、失落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提问、布置作业做到有梯度,分层次,难易有别,让学生尽可能圆满回答问题,独立完成作业和操作;讲评时多给予赞赏和鼓励,特别对落差生,发现其点滴进步,要及时在班上表扬,并告知家长。学生有了幸福感、成就感,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其三,针对差异,实施让每一位优生帮助2--3名学困生,让他们感觉到不只是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全班同学都在帮助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让学生不懂就去找小老师,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不敢问老师的问题了
五、关注个体,注重课外的培优辅差,是转化“学困生”的必要手段。
课堂教学,虽然作了针对差异开展教学的努力,但基本还是属于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面对全体的教学活动。鉴于“学困生”形式与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其实施课外一对一地培优辅差是必不可少。加之农村中学学生一般每个班就只有30来人,是能够达到一对一辅导的。同时也可已采取互相帮助的形式进行辅导,这样也可以让“学困生”感到不孤单,并能让自己的自信心暴涨,这就体现了课外的培优辅差的重要性。
总之,对我们农村中学来说,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系统工程,单靠教师是不可能去完成的,只有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一条心,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