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式”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期   作者:戴留春
[导读]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阵地。我们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
        戴留春
        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213300
        一、前言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阵地。我们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整合体育活动资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研制了“套餐式”大课间体育活动加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套餐式”活动介绍
        1.所谓“套餐式”体育活动,是依据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研制能满足身心发展需要的各类活动项目组合成“套餐”,供学生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更全面地吸收运动“营养”,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套餐”的内容包括:素质类、技能类、灵敏类、游戏和合作类四大类活动,每一类活动又包含若干个活动小项。一个套餐的实施为一个活动周期,一个活动周期为四个星期(约1个月),每一个星期参加一类项目中的一个小项的活动,一个活动周期依次轮转完四类活动中的四个小项目的活动,即完成了一个“套餐”活动。
        三、大课间活动实施的保障措施
        1. 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活动特色。
        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以及学校现有的资源特色,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研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校本课程,并形成特色活动内容。如:学校需要打造弘扬民族传统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可以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项目,以及民间乡土游戏等活动内容入手,开发校本课程,如:学校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就可以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如:学校活动场地、器械条件充足,可根据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研究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形成活动特色。
        2.教学服务活动,促进活动实施。
        学校的一切体育教育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可以将学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活动内容的技能和活动的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如:对校本课程“民间乡土游戏”中的打陀螺、滚铁环等活动内容,预先按课程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和考核,使学生熟练掌握活动方法和技能,然后再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打陀螺、滚铁环等项目的活动。如此使课堂教学服务于大课间活动,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实施。
        3.加强活动延伸,提升活动价值。
         对于大课间活动,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活动做到“三个延伸”,即向体育活动课(当日无体育课,而有体育活动课)延伸、向课外延伸、向校外社区和家庭延伸。如:学校在编排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时,可以将大课间活动内容列入其中;又如:通过布置课外体育作业,使大课间活动延伸至课外;再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大课间活动内容为主的亲子体育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共同参与,能有效促进大课间活动走出校门,融入社区和家庭,进一步提升大课间活动的价值。
        4.开展活动评比,提高活动质量。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由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评委组,也可邀请部分专家和学生代表参与评委工作。评比活动以年级为评比组别,以班级为参评单位,将评比的结果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班主任工作考核,以及教师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评比奖项可设立动作质量奖、活动组织创新奖、团结协作奖等。这样的评比活动能够调动所有学生和班主任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从而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
        5.突出宣传教育,营造活动氛围。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现代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的宣传;二是对所开展评比活动的宣传;三是对活动过程中典型事例的宣传。宣传途径有板报橱窗、集体晨会、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以及校园网和教育信息网等。利用板报、橱窗进行现代健康理念、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校园体育之星的展览;集体晨会的国旗下讲话宣传健康常识,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并让体育之星或者活动表现优秀的学生担当护旗手,在学生中树立体育锻炼的榜样;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报校园体育新闻、评比活动的结果,以及学生优秀的体育锻炼心得;利用校园电视台定期播放“大课间活动专题节目”,节目内容来源于由活动宣传部负责拍摄和制作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评比活动的场景。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措施,可以使校园内洋溢着浓郁的体育活动氛围。
        6.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活动质量。
        以班主任月考核和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为切入点,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日常活动过程管理,实施过程考核,确保活动质量。对活动过程的考核由当周值周教师和红领巾纪检监督岗的学生负责,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并及时在全校范围内公布。对于无故不参加活动的班级,将作为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处理,该班级将不得评选本学期文明班级,扣除该班当周相应的班级管理分,相关责任教师作旷职处理;对于参加活动集体表现不佳的班级,扣除该班当周相应的班级管理分;对于参加活动中表现不佳或者扰乱活动记录两次以上的个人,将不得评选本学期的三好学生,且每次扣除该班当周相应的班级管理分;对于参加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予以宣传和表彰。
        7.注重活动反思,不断完善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是在动态过程中实施的,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可以说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会产生成功的经验,也会产生失败的教训。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地对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利用各种形式抽象和概括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对提高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进一步修正活动方案提供决策参考,使活动不断趋向完善。
        四、结束语
        学校体育理论由单一的生物价值观发展成多维的健康价值观,得益于教育学、心理学和人类社会学的发展研究成果。然而,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很多基层学校来讲,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保证大课间活动顺利实施,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来逐步发展完善。我们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本着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宗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才能逐步发展完善,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走向校本[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6
[2]甘亦农    大课间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   2007.11  
[3]孙永盛    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J]   中国学校体育  200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