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730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足点,大学英语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教师应充分领会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将思政内容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在传播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堂 教学改革
引言: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学科教学时间长,致力于培养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只有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才能使英语人才具有政治思想觉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有家国情怀和顾全大局的时代精神。
一、“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内容丰富,包含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结构,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形态等诸多内容,是东西方意识形态碰撞与交流较多的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甄别优劣信息,区分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穿插入思政教育,将有利于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推进思政理论课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新型教学形式的新发展。
二、“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为教育之魂,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教育既要培养了解世界前沿发展动态的高科技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培养立足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青年,而大学英语既是承载文化的学科也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授以英语国家文化同时也要将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融会贯通,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内核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发挥其隐性思政教育的功能,使学生语言知识技能和道德思想品质协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文化的体现,大学英语课程蕴含丰富的多元的思想政治、文化宗教、历史等要素,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思想差异有助于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大同文化自信。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中国政府全力救治感染者的同时采取有力的防疫措施,有效的阻止了疫情的蔓延。与此同时,国外的领导人嫁祸中国,外媒抹黑中国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更为紧迫,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成为重要的课题。
大学英语课堂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途径
大学英语课程每个单元主题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要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情怀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将思想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树立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
第一,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
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研读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政治素养;爱国守法,爱岗敬业,遵守教师道德。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主观能动性,将做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在中西方思想双重的熏陶下,更加应该坚定政治信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的教育价值,合理并且有计划的融入政治元素,自觉践行课堂思政要求。
第二,站稳课堂加强价值观引导
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大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和人文精神的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深入研究文章主题,同时也要遵循学科知识结构以及知识习得规律,恰如其分的引入课程思政话题。思政内容不仅指思想政治的理论内容,同时也应该包含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现代文化,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第三,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的各个阶段都要注入课程思政的元素。例如,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全面评估思政课堂等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应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思政的针对性,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思辨和主动思考能力。关注课程的时效性,加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举一反三,提炼整合,增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感知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
高校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文化自信,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好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国的优秀的思想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摆在第一位,因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肩负着承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世纪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刘丽楠,杨文斯.疫情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20(8)
[3]吴艳.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101-102
作者介绍:高明,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