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忠言
浙江安吉育澜中学,3133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科学课堂,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课程当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主体,将知识点进行生硬的灌输,学生只能进行死记硬背从而完成对知识点的记忆,机械化的科学课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阻碍了学科的进步。因此,想要提升科学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将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建构,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之下,寻求更多创新的实践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策略;深度学习
引言:深度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方式,提倡将知识点全面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倡导学生掌握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通过对以往知识的总结和思考,进行新知识的消化和理解,逐渐具备完善的人格和思想,进一步促进科学教学事业的发展。以下是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提出的几点策略。
一、课前预习,是新课的开始
在进行科学教学时,首先,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课前预习对于新课讲解的重要性,预习是开展新课的关键步骤,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掌握,不至于在学习时感觉到陌生,通过对预习问题的思考,也能够发现自己思维短板,从而对预习时没有理解的地方在实际学习时重点把握,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前预习的方式掌握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教学重难点的整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向,为班级的学生制定符合班级学情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方案的针对性。但是,在课前预习时还应注意的是,课前预习只是对课上只是进行大概的了解,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对于一些知识点就可以一笔带过,并且,教师也要在学生预习时为他们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指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预习[1]。
比如,在进行浙教版九年级上册《食物与营养》学习时,教师要对课程目标有所把握,是要带领学生了解食物的种类不同,所含能量也存在着差异,明确一些常见营养素的价值。以这样的课程目标为指引,借助导学案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首先,先将主要的概念性知识点运用填空的形式表现在纸上,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容的大体掌握,比如,食物当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及其作用等。然后,在通过问题的设定展开对于燃烧实验的探究;最后再根据课堂重点安插课后习题,对自我预习情况进行检验。经过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环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组合作,是探究的关键
想要提升科学教学质量,还应该在探究方式上进行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生活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主体,课堂的沟通也大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方式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科学学习当中,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失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小组合作,是进行探究的关键。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知识储备、学习成绩、生活经验等差异,进行强弱结合,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大家进行小组间的实践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为生生沟通增加了机会,学生之间的思维角度大体相同,常常会产生思维碰撞,这种集体的探究方式时打开教学之路的另一个突破口。同时,在引导小组合作时也要注意频率的把控,对于一些个人思考就可以得出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只会浪费课堂时间[2]。
比如,在进行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物质的体内运输》一课学习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心脏在我们人体当中占据的地位,了解其功能。首先,教师可以先设定几个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导大家在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学生借助教材和生活经验下,对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清晰,从而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论,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升华课堂重点。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会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完善思维,深化学科素养。
三、联系生活,是实践的基础
学习科学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让他们懂得运用专业的知识解释生活当中的问题,因此,联系生活,是提升科学能力的关键,也是实践的基础。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多种途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比如,在进行《物质及其变化》单元学习时,酸碱盐模块是单元知识重点,教师就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引入酸碱盐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将酸碱盐进行归类,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使其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从而开阔学科视野,强化自身知识储备[3]。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初中科学教学具备多种实践途径,无论是课前预习、小组合作还是联系生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教师也应该结合班级学情,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促进初中科学教学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郑瑶莲. 促进初中科学深度学习的持续性评价:认识与实践[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03):4-7.
[2]舒建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深度学习构建[J]. 华夏教师,2020(13):19-20.
[3]方涛. 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解决教学实践研究——以浙教版《科学》“电荷与电流”教学为例[J]. 中学物理,2019,37(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