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铺路石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王艳
[导读]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门户,也是写好作文的铺路石
王艳
威海市鲸园小学         264200
摘要: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门户,也是写好作文的铺路石。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关键词:习作教学   观察   兴趣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基础,是作文的源泉,可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不会主动跑到我们的头脑中来,这就需要观察。现在有许多同学害怕写作文,原因就是他们从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太少,大脑一片空白,文章也很枯燥无味。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细心观察事物,没有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去体验生活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场”,激发观察兴趣
托尔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变无心为有心,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变有话可说。
(一)从游戏中观察
        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例如:把玩九龙环,魔方、国际象棋等学生喜欢的游戏请到教室中来,孩子们喜欢的,自然兴趣盎然,借机引导他们观察,把玩的整个过程说出来并写下来。所以,教师要想学生多观察,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趣。
(二)在特定环境中观察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生活中有很多突发事件,我们就可以利用起来。那天上课之前,我走进教室,好多学生趴在言桌上看着什么?我走到跟前,发现一张纸上有一只枯叶蝶。在煽动着翅膀,马上要上语文课了,我灵机一动,这节课,就改成习作课吧!于是,我带领学生认真观察,观察它的外形,还讲到了蝴蝶对人类的益处,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它的家应在这个教室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川说:应属于大自然……”对,我和孩子们走到阳台前,亲自把它放回了大自然,它煽动着翅膀,在我们头上盘旋了两圈,飞走了。回到教室,我布置学生写下了《蝴蝶来我家》。一天后,学生把作文交上来了。当我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充实、更具体了,更富有个性了。我不禁暗喜,给孩子一个观察的机会,给孩子一个体会的环境,会拨动他们的心弦,奏出最美的心声。
(三)在活动中观察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经常在校园里,开展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叠垃圾盒”“缝沙包”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借机进行作文训练,学生在经历体验的过程有所得、有所悟。

在课外组织学生“拔河比赛”“赛跑”“踢毽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此外,只要学校有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如:歌咏比赛、运动会、书法节、科技节、创客编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教会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小学生智力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富于想象力的特点,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想象与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刚刚上完《爬山虎的脚》,叶老先生写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我引导学生观察,走到校园观察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梧桐树,大自然为课堂,学生的观察情绪高涨,我让学生捡起树叶进行观察,在观察完形状、颜色后,你还能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像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写道:“细细地打量着它。这是一片枯黄的树叶,颜色好像一片烤面包,黄里透着褐色,叶脉清晰可见,由粗到细,有如条条血管遍布全身。她的生命已经结束了吗?不是的,叶落归根,它是要为树妈妈提供养分啊!”你看黄里透着褐色,这么细微的特点,都让孩子捕捉到了。孩子已与植物当下完全地“临在”,关注细节,才能写出鲜活的文章。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对语文教学来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有方法地观察,他们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三、连续观察,注入情感变化。
只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了观察的方法,还不等于形成了观察的习惯,还不等于写出作者的情感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带着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观察,让自己的情感主线贯穿在文章当中。例如:刚开始,学生在观察泡绿豆时,第一天没有发芽,有的学生很沮丧,到后来绿豆们已经泡了一个周了,情感变化到惊讶,再到对这些小精灵淘气而可爱的赞美。写观察日记,离不开“坚持”二字,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都是他连续观察的结果,既要关注随着时间物体的细微变化,又要关注自己的情感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这之前,布置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进行时间及情感的变化的记录,没有记录等于没有发生。同时,利用晨会时间,对每一天的变化进行讲解,并把每天观察内容在班级公众号上分享,激发他们继续观察的欲望。并在班上《小荷》班刊发表,推荐校刊《问渠》发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写得喜悦。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只有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体验,并有切实深入的理解、把握,才能谈得上准确地去反映它。巴甫洛夫说得好:“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初学作文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是写好作文的铺路石。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细心培养,精心创设情景,激发观察兴趣,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慢慢地,让他们感到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事,喜欢上作文。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把观察到的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感情,融入到作文中去,写出真挚感人的好作文。
参考文献:
韩玉霞. 阅读与背诵——作文教学的铺路石[J]. 教育论坛, 2011, 000(005):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