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万荣县解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数学课程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优势,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推动其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基于此,本文就从创设情境、培养能力、优化教学几个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而言,不仅需要教师作为辅助为其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在学生具备良好思维的条件下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也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结合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把握程度,让学生能够在新知识中学习更多的技巧,成为全面型的人才。
一、创设情景
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生活化的元素,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情景创设中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教学中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断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1]
比如,在学习到初中数学课程《随机事件与概率》时,教师要注重选择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作为重要的教学导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热气沸腾的生活气息。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教师要让理论更好地与生活现实相结合,让数学课程的学习聚合起来,搭建良好的学习桥梁。首先,教师可以用生活中掷骰子、抛硬币等案例进行讲解,用“抛硬币时反面朝上和正面朝上的概率分别为多少?掷的数字为2和5的概率分别为多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完成深入的思考,准确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内涵。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帮助学生感知数学课程学习的奥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涉猎更多知识的欲望。这样一来,就能拉进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思考中找准学习方向,有效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目标。
二、培养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才能在课程学习中游刃有余。教师要树立长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炼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传授更科学的学习技巧。
比如,在学习到初中数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要灵活地借助问题设置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好地找到学生的思维缺陷,并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35°,那么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的变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透彻地理解多边形内角和的内涵和计算公式。通过学生相互分享,相互借鉴,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开放,也能越练越灵活,越来越熟练。进而在各类测试和考试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优化内容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揠苗助长,要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2]同时,还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良好的平台,指导学生树立主动探究的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比如,在学习到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时,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就要借助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完成知识传输。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完成新知识的导入,让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思考二者是否全等。接下来,教师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知识的呈现,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新知识产生深刻的记忆,在视听结合中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最后,教师还要搜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见识更多的出题形式,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总结更科学的解题经验。通过环环紧扣的教学设计,就能让学生完成由浅入深的学习,系统的把握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就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为学生增添更多的学习挑战,在思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内容,逐渐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从初中数学突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来看,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注重分析数学课程的特点,研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找到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进而构建更高效的数学课堂,升华数学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培养更加全面型的新人才,推动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昭,李文铭.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1:156-157.
[2]李涛.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