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1期   作者:崔锁军
[导读]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上的负担越来越重
        崔锁军
        阳信县劳店镇中学  251802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上的负担越来越重。 人类产生过多的垃圾,但是处理不当,过度使用地球资源等其他因素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 因此,环境问题的热点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教育融入现代教育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地理教学在环境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境教育;教学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对环境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环境教育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初中地理作为环境与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与环境教育的联系比其他学科更为紧密。 因此,可以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地理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生活中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
        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环境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法律也在不断的完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逐渐的恶化。环境的恶化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和空气质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环境保护的总体意识有待提高。事实证明,必须严格执行环境教育。目前,环境教育已纳入地理教学的大纲和教学目标,一些学校还开设了与环境有关的选修课程。在中学地理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对待当前中国资源较多,人均分布较少,环境恶化的形势不乐观等问题。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能够了解与地理有关的环境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
1.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不重视或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思路不当,造成了在环境问题的教育中,使学生没有办法清楚地了解现状,导致学生的热情和认同感,参与度不高。除了学校对环境教育的忽视,设备不足等因素外,环境教育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思想和习惯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期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很重要。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利用教材,结合当前流行的,高层次的教学主题讨论,让学生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使学生可以充分考虑和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从而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2.多种教育方式结合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环境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的方法进行环境的教育。在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地了解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现状和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学生可以增强参与的意识,并通过自己的想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将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热情和认同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问题的现状。在环境的教育中,地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环境问题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理解环境问题,进而保护我们的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渗透,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整体认识,使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环境教育有很多方法。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3.课外环境教育
        课堂中的环境教育需要课外的活动来巩固。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和课堂,并积极参加课后的有关活动,如垃圾分类,光盘行动,问卷调查,街头访谈等,以引导学生从周围的小事开始。并意识到环境保护行动和生活的价值。举办校外的环保活动还可以宣传环保的知识,增加环保教育的受众面,有助于环保社会的形成,进而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巩固课堂上接受的环境保护知识,并对环境保护状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学生还自觉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
4.教师自身的影响
        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环境行为的标杆。 教师应利用自己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师应进行环保旅行,杜绝日常生活中的浪费,并在生活的每个小细节中体现环保意识。 在集体环保的活动中,教师应发挥领导的作用,呼吁学生参加环保的活动。学生会从老师那里感受到榜样的作用,他们将在未来的生活习惯和整体状况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5.其他教学方式
        在环境的教育中,教师还可以使用示范,观察,实验,问题讨论小组等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多媒体演示某一方面对环境的总体影响,例如浪费水资源,矿产等,将对整个环境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通过观察野外的环境,感受环境恶化的后果,学生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的情况联系起来,分析环境的状况,提出可行的环境保护建议。通过实验使学生独立分析和验证所学的知识,以获得最直接的认识,并认识到环境恶化的过程和结果;成立问题讨论小组,老师可以在其中提出主题或让小组成员决定自己的主题。之后,小组成员将清楚地划分工作,并对主题的成因和现状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以促进小组成员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学生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方式。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包含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教学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是最适合环境教育的课程。环境教育应基于对环境知识的理解,这与地理教学是共同的。此外,初中生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对事物的认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他们树立正确是非观,环境与经济观的最佳时机。在此阶段,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初中地理课堂的环境教学使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高,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责任,还可以使他们意识到保护我们的环境可以从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出发。环境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实施环境行为,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周围的环境问题,运用知识进行实践,采取积极的行动,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环境教育的渗透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是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和生态观,有利于今后执行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可以有效改善环境问题,达到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秀栋.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J].学周刊,2014(33):62.
        [2]高源, 张成孝.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调查与途径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新营中学为例[J]. 环境教育, 2017(10):51-55.
        [3]袁会林.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 572(27):143-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