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妙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田厝小学36350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小学音乐虽不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但它的地位日益凸显,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乐器的合理使用是音乐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地最佳手段之一。对此,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乐器,以此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将对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器乐教学;小学音乐;课堂;应用策略
引言:音乐历史悠久,器乐的种类也有很多种,依据制作的材料、性能以及表现功能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奏乐器和曲调乐器两大类。器乐教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音乐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会欣赏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发现音乐的魅力。对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将器乐教学科学合理地运用到音乐课堂之中,使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稳步提升。
一、运用古典器乐导入新课
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能够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课前导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能够使其对所要学习的乐曲旋律有初步的了解,为其留有更多反应时间,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使其在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上课前为学生播放古典器乐曲,能够使其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上,用心聆听,能够依据旋律加入表演的队伍之中,从而为音乐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做铺垫。
以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我们的田野》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们播放古典名曲《姑苏行》,使其用心感受乐曲的旋律以及笛子吹奏的效果,激发其对笛子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笛子的吹法,使其能运用笛子吹奏乐曲的旋律,在对乐曲进行教授时,教师可以利用钢琴弹奏乐曲的旋律,学生吹奏旋律与之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从而使其音乐教学效果得到稳步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逐步培养。
二、奏主旋律,辅助歌唱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主要是由伴奏以及歌唱组合而成[2]。对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所要教授的乐曲内容,组织学生对相关的器乐进行学习,比如:钢琴、小提琴、口风琴等,使其通过学习能够使用乐器奏主旋律,辅助歌唱,乐曲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项基本的技能,同时也发其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音乐的乐趣与学习的价值,提升其课堂参与度,使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得到稳步提升。
以人教版四年级音乐《赶海的小姑娘》为例,教师在教授本首乐曲之前,可以教授学生有关口风琴的吹奏方法,使其能够利用口风琴吹奏音乐的旋律。在其学会以后,可以将班级的同学划分成不同的小组,采取小组配合的方式,对乐曲进行奏唱,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乐曲的旋律,对赶海的情景进行想象,使音乐更具鲜活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基于器乐教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3]。对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器乐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使其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细致耐心地教导,对此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树立信心,使其在轻松愉悦地学习氛围中开展对音乐的学习,充分感知乐曲的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竖琴进行辅助教学,使其跟随教师的琴声掌握旋律,感受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以人教版四年级音乐《田野在召唤》为例,教师在对本受音乐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小提琴相配合。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有小提琴的技巧。小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学习时教师要对差异性有充分地认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你充足的时间,并给予专门的指导,在获得进步时要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使其依据乐谱拉奏旋律,并给予赞扬,使其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从而在授课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效果得到稳步提升。
四、基于器乐教学,培养合作精神
音乐的演奏不是仅凭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同学之间得相互配合,器乐演奏讲求的合作,通过相互配合使演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器乐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不同的乐器,比如:小提琴、口风琴、大提琴、竖琴、架子鼓等。在对乐曲进行演奏时可以使其选择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器乐进行合力演奏,一部分同学进行演唱,一部分同学利用乐器进行辅助,从而提升演唱的效果,使其在不断地配合中提升合作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音乐《忆江南》为例,教师在对首乐曲进行讲授时,可以为提供多种乐器,使其能过后依据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教师要对乐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教授,使其在不断地练习中,掌握运用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配合。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唱功比较好的学生对乐曲进行演唱,其他同学可以组合成能一个“乐队”,依据乐谱利用自己擅长的乐器对旋律进行伴奏,从而提升演唱的效果,并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上进行展示,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密切的配合,同时也要帮助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合作能力。器乐教学不仅能够使其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可以提升对音乐的欣赏以及鉴赏能力,发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之中,为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做铺垫。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旋律,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内涵,音乐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鉴赏力以及审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将器乐教学科学合理地运用到音乐课堂之中,以此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提升其课堂参与度,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也要顺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合理运用乐器创新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况薇.小学音乐课堂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黄河之声,2020,20:144-145+147.
[2]胡李鹏.小学音乐课堂中葫芦丝教学的方法与价值[J].艺术评鉴,2019,10:113-114.
[3]徐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分析[J].黄河之声,2019,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