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强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海城小学)
摘要:近年来,在时代的变革中,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再是以数学、语文为核心的教学,增强了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力度。在美术学科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将国内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与之融合,将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价值充分的突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围绕着民间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结合现阶段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期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民间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产品从中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尤其是对西方国家文化的好奇,生活中的行为和想法深受其影响。因此,从小学的教育开始,就要将民间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民间传统文化中,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教育理念,拓展美术教学,提升教学品质与教学效果。
一、民间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民间传统文化中就体现出了大量的艺术形态和美术概念,现代的美术都是传统艺术的延展,不仅是纯粹且朴实的艺术审美方式,也突显了民众的精神世界。民间的美术作品,通常都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在多样式的色彩、元素和造型中能看到中国符号和中国特色,蕴藏着民间传统文化观念。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精美的邮票》《家乡的桥与塔》《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等课程,都弥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因此,将小学美术教学与民间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致,而且还能提高美术课堂的文化气息,提升授课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国内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现阶段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认知的偏差
很多学校为了提升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升学率,更加注重影响学校排名的文化学科,忽视了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的教学力度。经常会出现文化课教师占用美术教学时间,而且相比于文化课的师资力量,对美术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导致美术教师整体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相对薄弱,对民间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也没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不知如何将民间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有机的融合起来,不仅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整体效率,而且很难实现学生的全面培养。
(二)教学方式陈旧
美术教材一直随着不同时期在更换内容,但是教师的讲课方式却停留在以往的授课形式上,将教学重点更多的放在了美术知识上,而且运用最多的授课方式就是让学生对着样本去模仿,也不会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所含有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导致美术课堂环境沉闷无趣,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审美、想象力以及艺术素质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在美术创作的时候,缺少个人特色和活力。
(三)教学资源散乱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早期都是用简单的图案进行一些事物和行为的记载,这足以体现美术的形象思想传递功能。但是当前的美术教材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较少,且大部分都是学生的赏析和点评,以及外形的塑造等课程设置,导致教学的资源过于散乱,十分不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民间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文化感悟
小学生相比于数学和语文课程,对于美术课更加的感兴趣,美术的学习更加的轻松,而且掌握起来更加的容易,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合理的利用色彩、图形、画面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将民间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起来,提升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者是一些小型的美术展,在观赏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所展示的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绘画要点以及背后所涵盖的历史文化或者是民风民俗,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的感悟传统美术艺术的魅力。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果教学条件有限,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场以民间传统文化为核心思想的活动,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推动教学任务的达成。
(二)借助互联网与电教设备
在美术课堂中,视觉冲击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可以很好的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态图像,或者是将一个二维的美术作品转化为立体三维的形态。民间传统文化所涉及到的艺术形态是多样化的,同时与小学美术教材内容有很多的相通点,教师应该将其中的传统文化提取出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影片,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学习《民间玩具》这一课程时,新时代的学生对于传统的民间玩具是非常陌生的,小小的玩具中,包含着我国民间艺术家的智慧,玩具上的花纹、色彩、形态,都代表了当时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比较典型的民间玩具有不倒翁、拨浪鼓、七巧板、风筝、面人、鲁班锁等,如果仅仅靠一些图片并不能充分的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记录片。
结束语
从小学阶段开始,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艺术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挖掘其中的艺术形态,而且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洁.民间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5):22.
[2]王晓丽.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210-211.
[3]黎琦.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北极光,2019,256(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