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疫情发生之后,中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也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而变得错综复杂。中国需要提高警惕,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构建一套新型的现代传播体系,使内容更加富有人性化和真实性,赢取国外群众对中国形象的认可。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否被接纳和认可直接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有莫大的关系。[1]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却跟不上,尤其是此次疫情期间,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故意抹黑中国,借疫情来“污名化”中国,甚至还“妖魔化”中国,使很多海外大众没办法正确认识中国,对疫情和中国的认知产生严重的偏差。[2]这引发了我们对跨文化传播应该作出哪些改变产生了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及,要在危机中孕育先机,于变局中打开新局,本文尝试从跨文化传播的媒介选择和内容形式方面来探讨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
一、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产生危机的客观原因
新冠肺炎作为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舆论影响是铺天盖地的,它不仅加剧了世界格局的不稳定性,也使得中国首当其冲面临着强烈的舆论冲击,更为致命的是算法推荐,算法推荐会把有关于中国的负面信息推荐给用户,听不见看不见其他不同的声音,久而久之,那些用户就会习惯于获取那些批评中国的信息,甚至还能相信国际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口罩里有5G天线”的诡异说法。由此可见,算法推荐带来的舆论“内循环”只会使得中国陷入形象危机。
二、我国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障碍与不足
1.文化符号的误读
在中国的跨文化交流中,文化符号误读的现象不在少数,比如说近些年来政府或者民间经常推崇兵马俑、宫廷展这些来体现中国民族文化,殊不知,这也极有可能会让国际社会觉得中国是一个好战的、愚昧落后的国家,得不偿失。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与跨文化传播的能力直接挂钩,而跨文化传播选对了符合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其传播效果将事半功倍。中国是泱泱大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国家、拥有核力量、地大物博,这些形象都不足以准确定位中国目前的核心力量。国家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对国家的形象定位,找好文化符号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
2.传播手段和主体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采用传统媒体进行官方的国家形象宣传,却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或者对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和手段运用的不够娴熟,在网络媒体中,作为直接展示给国际社会的网站,其内容和板块设计设计都不够科学完善,国外的媒体用户点击量少的可怜,非常影响国家形象的构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媒体宣传都应该以受众为中心,才有可能产生宣传效果。
三、推进跨文化传播的途径
1.跨文化传播的媒介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时代也在马不停蹄的更新换代,新媒体的变化发展更是走在前沿,新媒体也成为各国之间交流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关键桥梁。
(1)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转型和创新
我们应该力求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主流媒体的更新换代,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构建一套技术先进、形式多样、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传播体系,[4]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将我国的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世人看,丰富世人对我国的了解与认识,展现出我国真正的实力,凸显大国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从而提高我国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2)传播主体多元化,加强开办中国文化展览活动
想让“和平发展、求同存异、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发扬光大,单纯的依托官方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宣传意味过于强烈,宣传效果反而不好。我们应该广泛的借鉴他国的传播经验,因地制宜的将传播理念、策略和手段进行有效的整合,步步为营实施中国形象公关战。说到这,不得不提的是我国的孔子学院。自2004年开始以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先后在五大洲落户,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经建成超500所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当之无愧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驿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手段是非常有利于加深当地民众对中国的好感,无形之中就塑造了我国厚德载物的国家形象。[5]
(3)与国外媒体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
西方媒体在当地凭借多年的传播,口碑和声誉都有扎根,海外民众很多都习惯于关注当地媒体发布的信息。使中国形象更快更好的“走出去”。
2.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变革
(1)构建以对话为主的交流模式
若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就得精确的把握住受众的需求点是什么?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离不开传播内容的精准投放,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跟踪测量海外受众在社交平台上的行动轨迹来推测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无疑可以提高国家形象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国家形象传播内容选择方面,一个国家越是想塑造独特的国家形象越是要展现自身的民族风格。是否被国际受众关注,内容的选择实在是太重要了,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精心制作的视频放到国际上却无人问津,点击率堪忧,这个时候就得总结为什么不吸引人,是内容主题选择的问题还是题目不够博人眼球?只有一遍遍试错,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在国际传播领域里取得一席之地。
四、总结
全球化时代潮流里,国家形象早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布局。跨文化传播应当借助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媒体公共平台,有针对性的传播我国国家形象,多加注意与国际舆论场的对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爆发,已然是国际舆论的“转折点”,中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国际互动中积极沟通和理性对话,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在媒介技术方面尽可能为我国大国形象的传播铺平道路,警惕算法在国际舆论场的机制作用,避免网络民族主义走向极端,最后,要打通官方、媒体、个体等多样化传播途径,积极打造我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让中西方真正走向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蒙象飞.文化符号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有效运用.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6):228-232
[2]董雁;于洋欢.外宣媒体的战“疫”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以CGTN为例.传媒.2020年(11):44-47
[3]蒙象飞.文化符号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有效运用.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6):228-232
[4]张丹.数字影像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艺术家,2020(10):87.
[5]汪帅东.孔子学院与中国形象建构[J].青年记者,2017(09):34-35.
[6]涂凌波,田欣荷.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面对的复杂国际舆论环境:表现、原因及影响[J].当代世界,2020(11):57-64.
[7]邓凌月. 推进跨文化交流的四条途径[N]. 学习时报,2020-08-07(006).
项目:本论文系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新型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项目号: 20201404087)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