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蔡仕明
[导读] 摘要: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重点问题,为了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是关键。
        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
        摘要: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重点问题,为了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是关键。林业病虫害是困扰林业工作人员的重要问题,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将提升林业建设水平。在防治林业病虫害过程中,应该重视林业技术的采用,本文将通过分析与研究,提出病虫害防治方案。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物防治技术;管理措施
        一、生物防治概念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内容包括:
        (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
        (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
        (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二、生物防治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
        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
        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
        ①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畸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
        ②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
        ③病原微生物,包括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在中国,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和玉米螟,利用金小蜂防治越冬红铃虫,利用赤小蜂防治蔗螟等都获得成功。
        (2)生物防治抗性作物
        即选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防治病虫害,如选育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抗花叶病的甘蔗品种,抗镰刀菌枯萎病的亚麻品种、抗麦杆蝇的小麦品种,都已经取得成果。作物的抗虫性表现为忍耐性、抗生性和无嗜爱性。忍耐性是作物虽受有害生物侵袭,仍能保持正常产量;抗生性是作物能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或生理机能产生影响,抑制它们的生活力和发育速度,使雌性成虫的生殖能力减退;无嗜爱性是作物对有害生物不具有吸引能力。


        (3)生物防治耕作防治
        耕作防治就是改变农业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不育昆虫防治是搜集或培养大量有害昆虫,用γ射线或化学不育剂使它们成为不育个体,再把它们释放出去与野生害虫交配,使其后代失去繁殖能力。美国佛罗里达州应用这种方法消灭了羊旋皮蝇。遗传防治是通过改变有害昆虫的基因成分,使它们后代的活力降低,生殖力减弱或出现遗传不育。此外,利用一些生物激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使某些有害昆虫失去繁殖能力,也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类健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管理措施
        1.提高病虫害的预测水平
        对于病虫害的预测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证。为了更好地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应提高病虫害的预测技术水平,林业部门应定期开展对病虫害的检测工作,利用科学化的检测手段和设备保证检测的全面性。由于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防治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加强对于病虫害的预测工作还可以使林业部门更好地选择出相应的生物防治措施。
        2.加强苗木检疫力度
        在林业资源中,病虫害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病虫害,另一类是外来病虫害,其中外来病虫害的控制难度相对较大,由于外来病虫侵袭林业资源之后,没有天敌制约其繁衍,所以往往发展速度极快,会对林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林业发展实践中一定要强化苗木检疫工作,从根源上杜绝各类外来病虫害的入侵。
        3.生物防治技术选择的协同管理。
        虽然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其自身不稳定性,林业部门应加强对于生物防治措施的科学管理,加强对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达到更好地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由于不同区域内所采用的生物防治技术不同,毗邻的两个林区之间效果互相影响,也可能降低生物防治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在相邻的林区之间实施具有协调性的生物防治措施,因为不同的生物防治技术之间可能会出现排斥的现象,如果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仅根据害虫而选择生物防治的方式,就会使相邻的两片林区之间所能达到的生物防治效率降低,严重的还会对园区造成一定额外的影响和伤害。因此在选择生物防治措施之前,应充分考虑不同林区之间的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将生物防治措施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4.减少农药防治,多方面发展病虫害防治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应用多种植物保护方法,根据城市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防护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预防效率,应及时引入新型机械设备,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最大限度保证植物自我调节能力不被破坏。加大对无污染、高效率防治措施的使用,减少对化学药物的使用量,积极采用人工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措施。例如,植物经过科学合理的养护,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免疫能力,病虫害防治可以采用捕杀法、诱杀法、超声波、温度处理法等,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能有效治理病虫害。
        结语:
        利用生物防止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目前而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一方面是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其相比于其他方式对于环境并不造成威胁。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生物技术的作用时间比较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使得其防治效果显现出来,并且需要管理者进行持续性的管理和对于病害主次的区分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武.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探讨[J].现代园艺,2018(18)
        [2]吴照亮.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解析[J].现代园艺,2018(13)
        [3]石时分.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19(7)
        [4]姜旭.如何做好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浅究[J].建筑模拟,2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