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期   作者:冯筱迪
[导读] 因为逻辑性强,思维导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得较为频繁
        冯筱迪
        四川省营山县柏林乡柏林完全小学校   637745
        摘要:因为逻辑性强,思维导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得较为频繁,我们的一线教师,如果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会有所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阅读;
        引言:初中语文教学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筛查和正确有效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形成较好的思维习惯。在这种形式之下,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界众多人士的认可。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相比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法,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思维导图的优点
        (一)精准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使用思维导图方式有很明显的优势,那就是能够简化课文的段落,帮助学生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列好思维导图之后,学生能快速找到关键词,再从关键词开始对全文进行概括,这样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篇章提出的问题。使用思维导图上可以有效降低阅读难度,除此之外,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其实也对文章内所传递的知识,印象更加的深刻,学生愿意主动探究阅读篇章,这无疑增强了课堂的乐趣。
        (二)发挥出了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教育行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让它和初中的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制作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不用完全按照教师的方法来操作。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对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塑造。学生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用自身能力去理解阅读文章,在头脑当中会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直到第二次阅读完全结束,再把阅读内容以框架的方式记下来,这个框架就是思维导图的功效。比如在初中某班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正在教授阅读方法,课上教师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在教师进行巡视的过程中,他发现学生A的思维导图很有创意,便在全班面前表扬学生A的思维独特、想法新奇,学生感知到教师对自己个性的尊重,后期在学习阅读的时候,会变得更有兴趣。
        (三)帮助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我们的教师往往这样操作,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把思维导图的总图分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例要求先通读全文,小组内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对语文阅读内容中看法,并且讨论自己的思维导图应该如何构建。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的的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小组内的成员聚在一起学习,刚好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这样的课堂效率比较高,学生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一)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串联
        思维导图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还是要注重抓好基础。当然基础可以通过识字和写字来建立,在识字和写字的基础之上,学生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所以我们的老师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作思维导图。将字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统一归类,通过归类能了解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把散乱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思维导图的应用,要根据老师的教学内容选定。教师再适时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创作,这样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
        (二)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力
        科学实验表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时,他们的学习潜力就会爆发出来,利用导图能让知识点环环相扣,不仅如此它还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掌握一门语言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设计环节中去,这就要让学生获得自主权和思考权,与此同时再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要经常互动。
(三)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制作导图
        从初中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来看,大部分学生拥有了运用已有知识,去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师绝对不能满盘灌,而是应该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尽量鼓励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初步学习课文。比如教师在讲授文章《故乡》时,教师按照合作学习的原则,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给他们出示自己创设好的思维导图,然后给出阅读要求,引导每个小组按照文章的内容,去剖析课文。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更加细致的阅读课文,以作者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而后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来进行文章的解析。
        三、总结分析
        综上所述,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能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应该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学好阅读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我们的老师应该努力学习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并且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优点,让学生能真正从阅读教学当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王彦岩. 浅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7):P.103-103.
2、林培福. 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09):1-1.
3、马存海.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004(007):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