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的教学思路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期   作者:李鹏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教学,使得对学生音乐艺术方面审美能力培养要求进一步提升。
        李鹏
        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教学,使得对学生音乐艺术方面审美能力培养要求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从音乐欣赏课入手,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对相应教学思路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教学思路

前言:
        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而学生在音乐方面审美提能力,不以对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等基础掌握程度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但在实际进行教学中,受学生素质、学科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式影响,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音乐欣赏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方面能力主要真滴,为强化学生培养效果,应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欣赏教学水平。
一、革新教学模式
        兴趣对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度、学习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作用,通过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兴趣,强化课堂授课效果。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对课堂教学重视以及缺乏先进教学工具和手段,长期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课堂中教师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授课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需求方面考虑,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应对以往采用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首先,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应坚持趣味性、交互性、情感性与思想性审美教学原则,以此为指导探索趣味性、多样性和实效性音乐欣赏课,并不断根据学生需求和变化进行新型教学模式探,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热情。其次,借助先进教学设施,建立相应教学情景,提升教学内容直观性和真实性。实际教学中,重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媒体、微课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欣赏课中更加细腻、直观感受音乐,既可提升学生参与感,又可加强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审美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可结合相应课程内容,搜寻与音乐相关或相契合视频内容,并配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促使学生在学习后可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以此增强对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培养[1]。
        如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中,以《百鸟朝凤》乐曲欣赏为例,一方面,教师可在课前提前向学生推荐相关电影作品,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搜寻关于“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大自然景象”影像视频,在课堂中配合乐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器中描绘内容,体会其中对自由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
二、重视对课程重新构建
        以往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采用的课堂模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和培养方面存在限制,实施效果不理想。在新时期教学环境下,为提升学生对音乐方面审美能力掌握水平,应对音乐欣赏课进行重新构建,从而落实审美教育入手,加强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首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要求等,科学设置音乐欣赏课内容。其次,适当提升教学内容针对性和目的性,根据学生不足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强化对学生综合学习审美能力培养。

再次,结合新时期学生培养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机会,加强对自主学习、鉴赏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最后,应在乐欣赏教育中,主动寻找与其他学科契合点,不断丰富教学内涵、延伸教学内容,逐渐利用音乐欣赏课教学,逐渐提升音乐艺术教学中产业化与职业化效能。
        如在鉴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为提升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效果,加强对学生音乐方面审美能力培养,应坚持科学整合原则,寻找到不同学科结合契合点,将美术、舞蹈、语文等学科相关知识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审美思维拓展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组建学生学习小组方式,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和共同提升课堂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合作研究中,加强音乐审美方面综合能力。
三、落实艺术实践教学
        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审美能力为主,而主要学习途径是感受,因此,在实际进行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对音乐感受能力,应重视对相应艺术实践活动利用,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鉴赏环境,建立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途径,增强其对音乐艺术和魅力认知。为此需要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入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供更加真实情景。
        一方面,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重视对音乐欣赏第二课堂构建,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相应音乐艺术实践中,如在实际进行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内外可用教学资源,联合学生会、音乐社等学生组织,定期剧本校内音乐综合性演出、歌唱比赛和艺术创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设置相应奖励,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理论知识,为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基础[2]。
        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艺术实践活动途径,通过多种实践,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培养。音乐欣赏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鉴赏能力,在条件允许下,可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音乐课堂,尤其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国民间有很多音乐艺术家,很多艺术家掌握的民族音乐已经成为我国非常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但有关调查显示,在高校课堂中通常难以见到民间艺人身影,甚至被部分高校音乐教学视为“低端之物”,不利于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而在民族文化复兴和发展背景下,音乐欣赏课中,应提升对民族音乐重视,借助民间艺术家力量,合理安排民族音乐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在民族音乐方面审美能力,为其音乐综合审美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结论:
        音乐艺术属于一种丰富人们生活独特文化和情感表达方式,在人的综合素养提升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音乐审美能力作为音乐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利于提升人们感受音乐文化及魅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方面能力培养,利用音乐欣赏课这一途径,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培养。同时为提升学生培养效果,应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音乐欣赏课新教学思路,优化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培结,张琦,万弋琳.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评《大学音乐欣赏》[J].高教探索,2020(04):142.
[2]王知正.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研究[J].黄河之声,2019(16):111+123.
作者简介:
李鹏,男,汉族,籍贯:山东省德州市,生于:1978-2,工作单位: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单位省市:山东省德州市。单位邮编:253000,职称: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音乐教学与音乐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德州学院横向课题“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生音乐审美教育发展研究”(HXKT2019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