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景梁
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其本身具备的美育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挥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当前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社会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这为音乐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功能内涵出发,分析了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落实审美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功能;实践对策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涌入,改变了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以及欣赏方式,很多高质量歌曲在互联网下得以迅速传播,这对音乐合法化、正规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基于此背景下,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过程,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 需要音乐教师思考并落实到实践中,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启发学生对美的意识, 感受美、学会发现美,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由此可见,本文对落实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内涵
首先,音乐教育具备的审美教育功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经验、感受。例如,冼海星创作的《二月里来》中,自然流露出人们经历过艰苦奋斗后的解放气息,尽显蓬勃朝气;而在克桑先生创作的《梭罗河》这一音乐作品中,充分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想之情,可以激发出听众对家乡、祖国的思念及热爱之情[1]。
其次,实施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递进的方式,逐步提升乐学生的观感、情感。学生在接受音乐视觉、听觉上熏陶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音乐作者、作曲背景等,分析出音乐语言的现实功能,进而更好的获得情感感知,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最后,音乐教育具备的审美教育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心情感被挖掘出来,想象力、联想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音乐产生了自己的理解以及想法,可以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2]。
二、音乐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功能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提高对审美教育的正确认识
审美教学可谓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师需要意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提高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事实上,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从教学目标、方法、环境、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实现情感的传递,将现实以音乐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欣赏美、感受美,进而逐步学会创造美。通过此种方式,构建出“内在美+外在美”、“逻辑美+形式美”、“动态美+静态美”相互融合的教学情境。对此,学校可以积极鼓励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丰富教学模式,融入音乐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全面优化音乐教育形式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优化音乐内容,调整音乐课程设置。
比如,当下学生大多非常喜爱流行音乐,可以从学生兴趣出发,适当的增加流行音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增加音乐审美经验,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认知能力。首先, 学校可以运用音乐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织一些音乐活动等,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在音乐内容上,融合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器乐表演、音乐鉴赏课等课程,丰富学生音乐音乐知识;最后,学校可以发挥校园广播、电视等优势,利用早间广播、午间广播等时间段,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促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综合素质。此外,学校也可以积极创办音乐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3]。
(三)创新音乐教学手段
为有效发挥出审美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建合理的情境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构建出与音乐风格、文化、背景相符的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感知情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成效。例如,讲到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相关内容时,音乐教师借助网络,下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更好的感受到民族特色的舞蹈以及音乐旋律,更愿意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而后,音乐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获得更多的民族特色音乐风格感受,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四)实施多元化评价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为更好的发挥出审美教育,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而是需要融入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具体评价方式可以是任何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饱腹感情的朗读歌词,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 感受歌词含义,而后评价、指导学生的情感、声音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4]。除此之外,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体验,而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相应的描述,在学生使用了非常恰当的词语时, 音乐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提升学生自信心,同时,也更好的感受音乐, 形成审美意识。借助此类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分析、鉴赏以及表达能力。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潜能,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音乐教师,都应该明确审美教学的音乐教育核心地位,提高对音乐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丰富音乐教学形式,重新调整音乐课程设置,积极创新音乐教育手段,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音乐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成效,实现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登银.音乐审美教育功能与方法的新发现——《深度音乐审美教学法导论》述评[J].人民音乐,2019,12(06):188-189.
[2]刘佳.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56(09):132-133.
[3]韩宏.发挥音乐综合艺术功效 落实美育核心育人功能——浅议音乐课堂中的舞蹈教学[J].音乐天地,2017(09):114-119.
[4]覃卫荣.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7,45(06):129-130.
作者简介:
庞景梁,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生于:1980-11,工作单位: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单位省市:山东省德州市,单位邮编:253000,职称: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音乐教学与音乐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德州学院横向课题“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生音乐审美教育发展研究”(HXKT201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