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泽明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443601
德育教育即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德育认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德育认知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德育认知的核心要素,创新德育认知的方式方法,从“微”字着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一、微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获得道德印象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微情境,是指在德育认知过程中,为加深学生的道德印象,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认知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认知、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微情境创设的核心在于营造适合学生身心认知特点的、恰如其分的、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知兴趣,让他们在兴致盎然的趣味中获得深刻的道德印象。
例如,在给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主题教育时,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但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够关心,甚至是漠视。为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尤其是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关注,我在网上搜集整理,创设了一个佛山2岁“小悦悦”的案例情境,通过视频中18个路人对小悦悦生命的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唤醒学生内心的道德良知,激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在学生形成珍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初印象后,我又创设了“英雄,一路走好”鞍山年青消防员冰面救人牺牲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再次对生命认知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一正一反两个真实的情境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更引发了学生对生命的再认知。在学生踊跃的发言、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大家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共识:珍爱生命不仅要关注自己,更重要的是关注、关心、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鲜活的微情境,必将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道德印象,产生积极的、正面的、持久的正向效应。
二、微践行,让学生在真味中形成道德概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微践行,就是学校根据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微小的道德实践活动。它既可以是社会公益性质的道德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学校自行组织的全部或者特定学生群体参加的道德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不管道德实践形式如何变换创新,但其初衷始终不变。最终都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道德价值,培养健康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例如,针对部分学生环保意识不强,结合当前国家乡村振兴中正在开展的“厕所革命”,学校与镇、村联合开展“我是生态小公民”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学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青年志愿者”“环保督导员”等岗位,通过组织岗位培训和志愿服务行动,让他们在校内和社区适时开展宣讲活动,督查校内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整治;另一方面,通过与镇、村居委会合作,对国家政策进行宣传、指导,并派发《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小手拉左右手”,发动学生劝导家长开展“厕所革命”,学校再适时地开展相关评比表扬,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系列微践行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在真实地场景体验中看到了道德践行的魅力,更于无形中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撒下道德的种子,指导他们今后的举止言行。
三、微评价,让学生在余味中发展道德思维
评价是促进德育认知形成的重要手段。评价结果的不同,对人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也不同。微评价,就是在德育认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的细节、过程、效果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评估。微评价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教师要将微评价贯穿于道德认知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流程,让评价发挥特殊的杠杆作用,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养成。评价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还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怎样才能做好”,让学生在余味中体会,在余味中反思,在余回味中升华,指导今后的德育认知活动。
例如在“垃圾分类新时尚”德育认知活动中,许多学生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到位,不充分,只是把可以卖的废品进行简单分类处理。为了让学生把垃圾分类真正从理念上、思想上、行动上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学校首先聘请校外的环保部门专家到校集中对全体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同时,为巩固培训成果,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主题班会和主题征文等活动,并购买垃圾分类挂图和分类垃圾箱,然后结合各班实际,自己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在垃圾分类具体实践中,学校以班级为主阵地,以学生日常的行为养成为抓手,适时地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微评价,通过评价及时指导修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评价的引导下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和发展自身的道德思维,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进行道德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把道德财富提示给年轻的心灵,要运用鲜明的形象,激起真情实感,唤起对理想的追求。”德育认知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琐碎的工作,它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炼,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新时代,新要求,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微处着眼,从点滴入手,让德育认知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