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期   作者:张薇
[导读] 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教学智慧的体现,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薇
        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 100095
        摘要: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教学智慧的体现,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道德教育运用到生物学教学中,不仅使教师教育理性不断成熟,教师技能日渐成熟,教育智慧得以形成,而且使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学智慧;生物学教学
        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道德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初中学生对于生物学这门自然科学学科是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道德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生物学人教版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素材,介绍了十一位科学家,其中有三位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分别是袁隆平、李时珍和王应睐,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粮食的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决了世界上的粮食产量问题。李时珍历经二十七个寒暑,完成了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为中国的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应睐被誉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组织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他们为中国的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师应结合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准备上课之前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法的形式给学生讲述中国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在“生命的起源”的教学过程中,讲述早在1965年我国的生物科学家成功的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为有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大分子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是一次伟大的创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安全是生命之本,是确保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安全与人类的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2015年12月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引发火灾事故,1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2016年9月21日,东华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致3名学生受伤;2017年3月,复旦大学两名学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遭遇爆炸事故,一名学生受伤;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三名研究生不幸遇难。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与高校管理意识不强及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有必然的联系,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渗透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学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初中时期积累的生物学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教学过程中,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练习徒手切片会用到刀片,学生如果操作不当会发生危险,在教学导入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复旦大学首推实验室安全系列音乐动画”,教师再根据动画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利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渗透安全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将安全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培养学生的性意识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展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青春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初中生正处于这样的阶段,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每个人都知道其重要性,青春期教育涉及的性教育,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初中生可能会通过一些其他途径去了解性知识,还会过早的去尝试,甚至出现性侵害等问题。可用生物学开展性教育,不刻意强化也不刻意回避,引导学生从正面掌握性知识,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性心理。
        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从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功能开始了解两性的生殖系统,教材中的“人的生殖”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认识两性生殖系统,并通过教学课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解,以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各部分结构,教师要做到认真讲解,对学生不懂的问题智慧的回答,打破学生对生殖系统的神秘。男孩子的“遗精”,女孩子的“月经”等属于正常发育过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心理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性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逐渐愿意接近异性或有朦胧的依恋,都属于正常的心理变化。使学生正确的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初中生物学与环境知识紧密相关,当前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由于人类的运动,树木被乱砍滥伐、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数据时代,数据更有说服力,对我们的教学也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人口与环境”的学习中,可以列举一系列的数据,例如,每年地球上全部的植物净生产的有机物约为1500-2000亿吨,有机物是人类和异养生物生存的基础物质;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释放750公斤的氧气,每公顷公园绿地释放600公斤的氧气。每年地球的绿色植物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让学生了解保护绿色植被的意义,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合理的结合相关素材,利用多种方法,将道德教育运用到生物学教学中,使学生全面的、正确的提升道德意识,不断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永强.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J]. 生物学教学,2010,(8).
[2] 吴建军. 如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J]. 中学生物学,2017,(9).
[3] 高文秀. 如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J]. 教育界,2020,(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