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 张瀚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摘要:国际化倾向会影响人们对于国际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也会综合体现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能力、素养的水平。大学生国际化倾向的形成与国际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密切相关,但从个人国际化能力的角度而言,个体国际化倾向的形成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个人认知的综合结果。本文根据大学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结合黑龙江地区国际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国际化倾向的内外部因素,探究出大学生国际化倾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国际化倾向;内外部因素;影响因素;
国际化是指国家或者个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意识,或全球意识的观念。个体在国际化背景下应具备充足的国际知识、国际交流能力与国际文化素养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以国际视角审视世界历史,客观分析国际时事,在国际交往中选取恰当的立场和态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的进程中,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倾向会影响到国际文化交流。
一、大学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1.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形势正发生着不断地变化,目前国际体系格局、国际力量对比和全球治理模式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更在于文化意识领域,国家社会认知的区别也越发明显,因此各国迫切需求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世界话语权和影响力、与此同时增强本国的竞争力。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克拉克·科尔教授指出:“拥有众多良好全球意识大众的国家将在国际上占有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培养专业能力过硬、国际化意识敏锐的综合性人才以应对全球化转变的趋势。
2.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影响力与日俱增,其原因在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经济逐步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化,也正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学者孙佳认为所谓“一带一路”,就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与周边各国构建新的合作模式,积极开拓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国家谋求发展新格局,公平征求合理的全球治理秩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从而形成双赢的格局[]。因此无论是出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开展国际社会的互动,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等方面,都反映了我国对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3.在国际形势与国内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高校人才教育的重点。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发展趋势,我国只有不断加深对外开放力度才能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潜力,同时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国际化建设,才能在国际化人才孕育时代抢占先机。力争在国际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中,依托于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学习新平台,使得教学方式便捷化,教学内容传播更加有效果,同时提升科学化人才培养的综合程度。随着全球经济融合加快,国际间的经贸发展与合作共享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纷纷加强高层次人才流动、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大学及科研组织开始合作办学、互设分校基地,从这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中不难看出各国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重视程度。
二、影响大学生国际化倾向的外部因素
1.新时代国际化教育趋势。“国际化”就是从非国际的状态转变为国际的状态,芭芭拉·伯恩教授认为,从这种状态的转变可以看出,“国际”是目标,“化”是方法,国际化是不同国家在相互影响和交流合作中实现资源“引进”和“输出”的双向互动交流过程,具有互动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中国际交流与融合逐渐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界各国在国际化教育建设中的投入比重也在逐年递增,因此在教育培养中国际化意识培养占有着不可或缺的一席。教育国际化发展依托各国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其发展进程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化。2019年至2021年初,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此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也受到了世界变化的影响。王晓庆认为培养大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国际化参与主体意识,促进高校教学研究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际化教育培养的主要目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实施策略中,通过留学、国际性科研学术会议、教育教学交换交流活动等形式与途径为国际化教育培养的手段;在课程国际化过程中,促进院校间、教师间、学生间的跨文化、国际性活动是当代国际化教育的新形势[]。
2.国内国际化人才需求。经济全球化对于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都有了新的期望值,也就要求大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能够掌握全球和国际一流知识结构,拥有创新意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通用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外高校国际交流频繁的趋势下,大学生国际化教育成为了学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引导大学生参与更广泛的国际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自身国际学术交流的实力,拓宽学生社会实践和求学深造的渠道。就地区而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教育资源流动、学术交流比较多,受黑龙江省东北亚走廊的地域优势影响,其中,黑龙江省内多所高校与俄方在师资培训、留学生培养等方面具有长期友好的联系,因此黑龙江省以俄语培养为优势学科,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学习俄语或将俄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增强自身的就业优势。黑龙江地区也因其自身的地理优势与俄罗斯具有悠久的贸易和文化往来,黑龙江省内的多家企业对于优秀的俄语、英语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增多。因此,在国际化培养过程中大学生不仅会受到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发展所需国际化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
三、影响大学生国际化倾向的内部因素
1. 来自家庭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启蒙教育的开始,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相比于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对于人的性格爱好、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是人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未来发展路上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保障。父母的学历水平、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国际化倾向。一般来说,子女会受到父母期望的影响,高学历的父母通常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培养,甚至出国留学,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历。
黑龙江地区临近俄罗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地区的外语教学基本以俄语和日语为主,该地区人民的工作、生活也与俄语和日语有关。因此在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大学生会逐渐形成自身的国际化倾向。与此同时,来自家庭的支持也是大学生国际化倾向的重要因素。根据蒋春燕研究表明,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特征与国际化倾向联系十分密切,在统计调查中显示,不同家庭特征的学生中,其国际化倾向也呈现出结构性差异,家庭的教育氛围和收入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国际化倾向[]。
2. 来自学校的影响
与家庭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学校教育具鲜明的目的、计划性、组织性。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态度形成会受到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制度规则、学校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教育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涵盖国际意识的培养。但从实际的教育状况看,我国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化能力培养,缺乏引导学生拥有国际化视野,本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奠定扎实基础的国际化教育培养并未完成其基本使命[]。因而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知识积累扎实、国际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发展不全面的学生。
目前,为了解决学生国际化意识薄弱和国际化倾向偏差等问题,国内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培养并聘请具有一定国际化水平和能力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意识、视野和能力来带动学生培养国际化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国际化倾向。受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内多地开设俄语,朝语,日语,英语等专业学校,部分黑龙江地区的学生在初高中时期就接受过第二外语的学习,同时受到课堂文化的熏陶和课外活动的影响,自小对于国际文化就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因而对未来自身国际化倾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来自大学生自身国际化意识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国际化意识培养的启蒙阶段,学校的系统性教学为大学生国际化意识培养指明了方向,而大学生自身国际化意识的学习则是形成国际化倾向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学生认知意识薄弱是大学生国际化意识与能力培养面临最直接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当前大学本科四年的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能够在本专业的领域中实现自我价值,但在国际化这个问题上却存在明显的认知疏漏。刘慎军,段伟也认为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国际化意识不强、视野狭窄和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识别并消极面对现实高等教育中正在发生的国际化转变和趋势[]。比如非语言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方面表现出兴趣不高,阅读外文文献和资料方面投入时间过少,而专业的语言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约束力不强,在了解世界变化和国际交流方面参与度不够,获取国际化时事的渠道单一,也就导致国际化意识浅薄,影响国际化倾向意识的形成。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每天都会从网络获取到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正面信息和负面消息、国内外时政热点等,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大学生国际化倾向。
四、大学生国际化倾向培养的相关思考
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形成良好的国际化倾向。大学生国际化倾向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展开,开展高校国际化专项教育、营造浓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举行国际化能力实操训练,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国际化能力。
1.开展国际化专项教育
开展国际化专项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教授多元文化的知识,培养学生在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以多元的国际视角、宽容的态度和独立的立场来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联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区的人们一起开展合作,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国际化倾向。
发达国家较早地且较为系统的将国际化教育引入了人才培养的进程中,我国的国际化专项教育起步虽较晚,但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国内很多高校在授课体系中加入了国际文化专题的课程[]。在开展国际化专项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文化选修课程模块增设国际教育课程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增加对世界的感知认识,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来培养大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同时,在国际化主题教育中,以文化为主线,让学生进行国别文化学习,初步认识国际问题,形成国际辩证思维意识,提升跨文化沟通技巧,进而增强大学生国际事务的思维与合作能力。
2.营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营造出“国际文化沉浸式”的氛围,对于大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和国际化倾向的养成有着全方位的助益[]。国际化水平师资队伍和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是营造国际化培养氛围的主要手段。为此,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及校外合作实训基地等资源,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培养方面的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外派教师出国交流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在课程建设方面适当进行全英文授课,同时新开设一批相关领域国际前沿的任选课,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同步提升,逐步拓宽大学生的国际前沿视野。
在提升高校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跨文化领域的联系,实现课上与课下国际化能力的培养,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海外专家和博士来校交流学术,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外国留学生和本土大学生的学习交流,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增长和国际化意识和营造浓郁的多元化校园文化氛围。
3.促进大学生国际化实操训练
通过国际化认知教学与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形成配合,可以促进学生国际知识的增长,锻炼学生的国际化实操技能,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因此高校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国际教育教学、中外学生交流等,在实践中得出真知,通过实践获得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与经验等基础性能力,进而培养跨文化意识、交往技能、合作协调等发展性能力,最后锻炼批判性思考和自主应对、处理国际化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国际化教育内容,以英语专业为例:英语学科教育发展至今,己不再是单纯地语言教学,而是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商学等综合性学科。学生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安排的学术交流会等活动进行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在国际化交流活动中提升自身国际化交流能力、培养国际化意识、形成不偏颇的国际化倾向。
五、结语
时至今日,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甚至已经融入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国际化教育也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内外部环境,如国际社会的变化、国内社会人才的需求,来自家庭、学校、自身的国际化意识培养都将影响着大学生国际化的倾向。在国际化倾向的形成过程中,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国际化交流能力,学习多方面的国际化知识,培养国际化意识,最终形成自身独特正确的国际化倾向,家庭和学校也要改变单一,同质化的教育模式,提升国际化教学内容的输出能力,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建构模式,引导大学生具有与时俱进、客观分明的国际化倾向。
参考文献
[1]KERB Clark. Education for Global Perspectives [C].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March 1979, vol. 442, pp. 109-116.
[2]高翠欣.大学生国际意识状况调查与培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85-87.
[3]蒋春燕.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报,2020,37(12):150-156.
[4]李德义.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思考[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06):481-484.
[5]刘慎军,段伟.论大学生国际观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J].教育评论,2017(09):18-22.
[6]吕毅.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国际流动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交际,2018(23):45+44.
[7]莫玉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与改革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22(04):85-93.
[8]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05):8-20.
[9]孙佳.“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策略探[J].教育评论2017(3):121-122.
[10]王晓庆.新形势下高校课程国际化发展新趋势与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5):47-48.
[11]姚福生.新时期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初探[J].学术论坛,2008(1):182- 186.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19YYD227)《“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国际化能力现状调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1.梁玉,女,1974年3月,汉,哈尔滨,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林园路4号哈尔滨理工大学南区外国语学院
手机号码13796676532
2. 张瀚,女,1996年11月,汉,哈尔滨,研究生在读,英语翻译方向,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南区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