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勇 边亚明 凌寿铨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摘要:如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职业素养等思想政治元素,在专业人才建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要通过构建专业课、人文素养课和“第二课堂”的同步建设,把握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打造“三位一体”课程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区校一体;物联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2021年度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区校一体”视角下物联网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XHZW20201015,项目主要负责人:李智勇边亚明)
高职学生自我定位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家长没有好态度、老师没有好脸色、自己没有好心情,是典型的“三不好”学生。在校生学风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出勤状况不佳、课上抬头率低、作业应付、考试作弊抄袭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观的缺失,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制定清晰的人生规划。专业课程不仅是高职院校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学一年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应该贯穿于学生在校专业学习期间的始终。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作为江苏省内第一所由国家级高新区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始终践行“聚焦高质量,服务高新区;聚焦高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人”的办学初心与价值追求,培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下、干得好的永久型人才。本文以该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为例,通过“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锻造工匠精神”为目标,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时代新人,走出了一条具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区校一体与新吴模式
(一)区校一体
新吴区原为无锡新区,是吴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泰伯陵、泰伯庙、伯渎河、鸿山遗址博物馆等组成的泰伯及吴文化景点为代表。新吴区(无锡新区)成功获批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地处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新区。学校周围有众多企业,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习环境。无锡新区的综合实力在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无锡新区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创意文化产业园、生命科技园、临空总部经济园、机电动力装备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等众多的科技园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45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在锡机构,200多家研发机构,2000多家科技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0多家),为学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
物联网为无锡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赋予了新动能,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86%。同时,物联网产业自身也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新机遇。2019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营收超2800亿元,已经汇聚了微软、英特尔、西门子,华为、阿里巴巴、浪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学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院校之一,自2011年开始招生,累计培养毕业生1100余人,目前在校400余人,是无锡市品牌专业。
(二)新吴模式
根据学校区域办学特征与产业特点,学校努力打造好“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式”。从学校官方对外宣传介绍可知,该模式主要是在新吴区与学校共建理事会的领导下,依托学校,成立发展咨询委员会、校地委员会、校区(园区)委员会、校企委员会,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群;聚焦人才链,疏通融合路,形成了“一横一纵”“多边互动”“区校一体”的“区块链”。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与亮点是学校与高新区共建社区学院、数字文化产业学院、志愿者学院、新吴区党员学习体验中心、退役军人培训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形成覆盖区域内6个街道、72个社区的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并且依据区域产业集群,以产业学院的方式支持特色小镇发展,比如,物联网技术学院对接鸿山物联网小镇,空港物流学院对接硕放航空小镇,数字艺术学院对接梅村的梅里文化小镇,智能制造学院对接旺庄的智能装备小镇,文化旅游学院对接江溪的梦溪小镇,人工智能学院对接新安的慧海湾小镇。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高职教育发展快速,但整体社会氛围对高职学生存在偏见。且部分高职院校重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情依然存在。因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1、高职教育社会存在感不强
当代社会,高文凭意味着着高收入。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往往是一种垫底教育,招生比较困难,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去职业院校上学,去学技术去做工人。尤其注册制招生、社会人员扩招以来,更加剧了家长对职业院校的偏见,职业院校成为了无门槛教育的代名词。有个很有意思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专科以上学历就可以参加报名考试,但实际中报考门槛基本设定为本科以上学历。可见,高职学生社会存在感不强,这些偏见,使高职学生对自己也产生了否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难度。
2、高职学校教育方式单一滞后
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单一,思想政治教材落后,思想政治教法滞后。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课程中思想元素不多;思政课老师简单的理论灌输;辅导员工作内容繁琐,大量时间忙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教材立体化程度不够,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足,教育方式滞后。
3、高职思想教育师资不足及学生自控能力差
思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紧密相连的,但是职业的从事于思想教育的人数明显不足,相对缺乏,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书记、副书记、辅导员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专业教师来讲,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理想。与此同时,高职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沉迷于网络,有些学生自暴自弃,悲观、挫折感较强,这些都增加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探讨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我们以物联网专业学生为例,探索出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逐步转化的有效措施与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专业课、人文素养课和“第二课堂”的同步建设,把握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打造“三位一体”课程育人新模式。
(一)以专业课程教育为抓手,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多元社会实践”培养途径。
实施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是思政课程,“思政课程”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知识,是又红又专的课程,而这些内容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便会被架空,“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便缺少了主渠道。学校专门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做到思政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实现思政课程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同时,利用优秀传统教学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比如物联网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在《电工电子技术》、《5G出征抗疫战汇集中国力量逐梦未来》、《无人机打响空中战“疫”技术硬核助力科技中国》等国家级在线课程中,国家级名师领衔课程建设,以自身的道德素质、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和平和的态度激励和感染大学生,让学生愿意接受“课程思政”教育,最终实现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此外,物联网专业还充分利用地处“感知中国”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入学教育、校内实习、校外实训等教学环节,提供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自豪感。
此外,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机会。比如,学校“智慧的钉子”科技社团,目前社团有76名社员,校内指导教师4名,有6家企业的8位企业导师参与社团指导工作,获评“无锡市十佳社团”。该社团形成了梯次式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在社团内,新社员在老社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的,参与并完成“立体显示物”、“数字时钟”等简单项目;老社员接受企业技术人员一对一的指导,以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目的,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在社团内,社员在学生、员工和师傅三种角色的转换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磨炼了专业技能,培养了工匠精神,快速提升了社员的研发能力,掌握了项目管理方法。先后有9名社员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30名同学在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3名同学进入应用型本科继续升造,17名社员被合作企业录用,其中2名同学在实习期间获企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和“优秀实习生”,还有6位同学成功创业。
(二)以人文素养课程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心性,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20年6月,学校成立“无锡科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委员会”、“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旨在加强文化自信,凝练人文素质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培养技艺精湛、品格高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并且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调研,通过对1344名学生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以《礼仪文化》、《演讲与口才》、《文学鉴赏》、《艺术鉴赏》四门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分两学年在所有学生中全覆盖、全员授课,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吴文化、感受吴文化,爱上吴文化,以及提升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人文素养课程围绕学生成长诉求,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增强“三全育人”平台支撑,着力打造育人载体,推进育人课程化、体系化、信息化的建设,加强推动网络育人载体建设,提升育人质量。同时,不断深化完善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教学方案,提升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活动间的协同效应,努力增强“三全育人”方法支撑。学校把文化建设、文化育人作为十四五规划研讨的主要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比如,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厚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培养德技并重的高技能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中创建微信公众号“科院人文”,推出“科院人文课堂”系列及各类“传统节日文化”系列主题微刊共28篇,总阅读量达8000人次。通过器乐作品赏析、歌曲赏析、诗朗诵、民风民俗介绍、传统文化宣讲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定期发布具有人文特色的网络推文,加强美育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传递爱与希望、感恩之情;注重文化传承,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情怀,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中心创新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网络育人功能,将厚植文化底蕴做全、做实、做好,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理念。
(三)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依托校园文化和学生群团组织,建立立体化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物联网专业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依托校园文化和学生群团组织,建立立体化思政教育工作体系。通过开展《社团联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如,2020年11月22日,学校举办“校友返校叙友情、科院学子嘉年华、教师素质再提升”的喜庆日子,同时举办“首届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涵盖了特色地方文化大师技艺展区、传统文化体验展区、校园文化体验展区、鸿山文化展区四个展区,包括紫砂、惠山泥人、纸马、金石传拓、留青竹刻、古琴、二胡、内画等非遗技术展示,茶艺展示、汉服古韵等传统文化展示,人文中心文创产品、新吴采风作品、VR数字交互作品等校园文化展示以及鸿山非遗美食等特色地方文化等22个文化展位。活动现场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吴文化、感受吴文化,爱上吴文化,以及提升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此外,通过入学教育上好新生“成长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比如2020级新生入学教育从人文素养、家国责任、文化传承、大学生活引导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邀请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林冬妹教授,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春霞主任和学校副校长瞿立新教授分别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学习礼仪文化,提升个人修养;聆听援鄂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了解吴地文化,感悟校训内涵,帮助学生提高国家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加深“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锻造工匠精神”的思想认识,成功收获大学的第一次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04)
2、孙兴洋:深化新吴模式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EB/OL].
3、中国江苏网讯:书记校长同进人文课堂,素质教育揭新篇章,无锡这个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动真格了![EB/OL].
4、郁蓉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首次工作会
作者简介:
1、李智勇,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2、边亚明,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3、凌寿铨,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
1、李智勇,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2、边亚明,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3、凌寿铨,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