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须“正本清源”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期   作者:李全莲
[导读]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李全莲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443601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总体而言,我国的学校教育始终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劳动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片面地追求“高分数”和“高升学率”的影响下,少数学校的劳动教育正在逐渐被薄弱化、边缘化,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极少数家长甚至认为劳动教育可有可无。这些有害的思想和行为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随着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正式出台,把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到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与德、智、体、美教育深度融合,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这些利好政策的出台,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正“本”清“源”拉开了改革的序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首先,学校要把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是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新时代,学校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培养的主体,必须切实履行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
        第一,把握劳动育人的导向。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领域、全流程、全过程。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教育模式,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培养科学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同时学校要把准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增强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第二要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学校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建立起符合学生身心发育、发展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切不可“大一统”,更不可“一刀切”。小学阶段要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热心参与社会公益劳动,要在孩子的幼小心灵深处埋下爱劳动的种子。初中要以劳动知识、技能为主,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劳动精神。高中要培养学生理解劳动价值,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提升职业技能,培养工匠精神。高等学校主要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知识开展实训实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同时学校还要进一步强化劳动实践,坚持以体力劳动、体验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劳动认知中实现情感升华。
        第三、要坚持因地因校制宜。一校一品,一校一特。一方面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好学校师资力量,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自觉性。学校要提升专职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让他们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做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协调者。另一方面学校要合理利用好社会资源,综合统筹好多方力量,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文化等条件,将当地特色产业、精品农业、优质服务业等引入学生劳动课堂,加强部门联动与宣传,采取日常化、规范化、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格局。
        其次,学校要多方整合资源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劳动最伟大,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学校要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总要求和内涵,巧妙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在学生劳动教育中的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品质和价值观。
        第一,家庭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起点。家长要在日常家庭劳动中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能力。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结合家庭生活实际,定期开展家庭劳动和生活技能展示,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公益劳动,并将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档案。
        第二,学校做好学生劳动教育供给侧改革。学校要深入实际,做好劳动教育的供给侧调研。主动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搭建学生广泛参与的、喜闻乐见的社会劳动实战平台,激发学生内在的劳动需求和动力,让学生与劳动者共同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感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验劳动的魅力,体味知行合一的劳动乐趣。
        此外,为切实让劳动教育在学校落实落地,学校还应加强劳动教育的科学研究,注重挖掘社会中的劳模典型,大力宣扬其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事迹,弘扬劳动最光荣的社会主旋律。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督导体系,细化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式,建立科学务实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劳动教育的指导和反馈,让劳动教育真正地扎根校园,深入人心。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任何理想和事业的成功都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劳动教育,不仅能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磨砺他们的坚强意志,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和诚信品质,更能让青少年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发挥潜能,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