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综合实践课程 科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期   作者:贾慧娟
[导读] 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实践体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
        贾慧娟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蔡寨中心学校   256502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实践体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过程和经验的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课内外、校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
        关键词:综合实践  有效开展  活动引导?  实践体验  责任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我们不难发现,现今许多课堂上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流于形式的现象,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影响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得到有效开展呢?本文就从几个方面介绍自己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几点策略。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综合实践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经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施不能依托现有的、预设的教材,而是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或引发思考的问题来形成探究活动的主题。儿童现实生活的环境中所包含的如“人文(自我、老师、家长、邻里、同学等)、家庭、社会、自然地理环境等”的资源因素。这些资源不仅是我们开展活动课程的核心载体,也是我们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由此,在活动中我们还得“因人、因地、因时”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充分体现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性、活动性及儿童的主体性的特点。
        二、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贴近能力的发展优区?
        如果说学生是一片等待开发的沃土,每一块泥土都是绿叶的根基,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选择符合学生能力最近的发展区,让这一块泥土先长出茁壮的树苗。发展区的基点就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问题的热情和原有知识储备是实施主题的关键,因此,课题一定要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比如:开展以《垃圾分类的调查活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以学生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问题——垃圾分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一天产生的垃圾情况,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发表对垃圾的种种见解,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垃圾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并讨论有关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问题,加深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科学搞好课程设计,巧妙整合学习内容
        综合实践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此,在设计任何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关注课程的总体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设计活动主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设计、整合学习活动内容、手段。综合活动主题力求做到:在研究活动中服务,在服务、劳动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把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达成总目标。在设计活动主题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及参与人员数量等,将课程内容分类。自主选择板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特长,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注重开展“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让所有孩子都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潜能。?
以年级为板块:考虑到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及视野局限性,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确定各年级学生统一的活动内容。做到一个年级一个特色,让学生接触多样的学习内容,拓宽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板块课程。?全员参与板块:发挥教育教学中各教育因素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潜能,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提倡学校与社区文化、家庭教育因素的协同;提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教材与学生生活、集体与个体、教育要求内容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关系的协同,培养和发展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可以说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内容等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决定了其学习活动的形式、方式的不同。根据实践课程的情境以及活动层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运用游戏性的学习活动开展学习。游戏是儿童自然的天性,让学生参与教育游戏,享受教育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可以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处于学习游戏的状态: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这种游戏性学习方式主要在小学阶段运用,较适合于社会学科。要确立游戏内容,教师对游戏的场景进行创设、引导,从学生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游戏内容,然后依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选择易于分享、合作的游戏伙伴。之后根据游戏任务,共同协商选择和建构游戏材料并设计过程。其次要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投入游戏情境中获得体验和满足感。在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对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评定游戏效果,以学生在游戏中自发进行身体运动和活动的次数、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自由度、想象力、游戏乐趣、探究的欲望以及游戏时间等进行评价。?然后是设计应用性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基本过程分两个阶段即设计阶段和应用阶段。设计阶段,主要是提出一种设计方案,如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个系统,并设计出实施方法。应用阶段着重把设计、构思应用于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强调针对性和操作性,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接触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感悟,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此类活动包括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三种类型。社区服务活动一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按学年确定服务对象,定期进行。公益活动一般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地方的各种公益活动。生产劳动主要设计合适中小学进行的实践劳动、田间劳作、手工制作等。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知识运用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我们教师在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多读书学习,经常更新知识,给自己补充营养。还要跟上新课改的要求,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相信,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努力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变得更为有效、具体、丰富。
        

参考文献
[1]柏海山.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12).
[2]张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一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