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期   作者:郝国庆
[导读] 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结晶,即体现国家厚重文化底蕴,又奠定社会发展根基。
        郝国庆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和义路小学     457300
        摘要: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结晶,即体现国家厚重文化底蕴,又奠定社会发展根基。随着国家倡导弘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小学教育当中,是教育工作者思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本文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尝试进行浅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策略;渗透
前言:
        我国教育发展至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传统文化作为国人思想道德核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可促进小学生文化道德水平提升,使其养成坚持不懈、与人为善、团结合作的精神。与此同时,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当中,让学生将传统礼仪、风俗习惯融入生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学生修养、品德、情感等自身综合素质,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起到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现状及问题
     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教育中,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还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然而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主要是以古诗、文言文为主,注重是对字词、段落的理解教学,实际效果比较差,已完成教学目的为目标。其实,部分教师并不理解传统文化含义,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忽视传统文化思想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其次,小学教材传需要提高统文化内容质量,教材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基本工具,教材不达标在某种程度起不到教育作用,阻碍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渗透,无法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再者,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民对传统文化认知大幅度下降,盲目追崇国外各种文化潮流,改变我国青少年思想,轻视传统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意义,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这使得小学教育必须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担[1]。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教学相融合,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理解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博大精深,在世界史中堪称奇迹。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只局限于古诗词讲解中,要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和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平时休闲时间,通过互联网学习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纪录片视频,更深层次了解传统文化含义。学校还可定期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加强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夯实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传统文化教育可从多方面进行培养,其中朗读教材及课外读物是最直接方法,通过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用词之美,同时又能加强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逐渐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可以较好累积传统文化知识[2]。


(二)遵从学生心智,用恰当方法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学生心智不成熟对所有事物理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小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让学生更好理解和学习。例如,《中庸》、《大学》、《孟子》等传统文化书籍,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过大,这时学生认知水平与这些书籍无法匹配,不建议用于教学中。相反,《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这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内容更适合小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类寓言故事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将传统文化逐渐渗透融合到教学当中。
         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时,要采用适合小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交流。例如,学生学习《弟子规》传统文化时,可以选出具体人物和事件以故事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通俗易懂更好的理解所学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激发诵读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3]。
(三)创新教学方式,组织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小学教师需要有广泛的阅读积累和对传统文化更深理解,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教学内容,促使同学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时,不能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无任何实际意义,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此时,教师可以针对所学内容让学生先自主收集有关资料,使其先对所学内容有初步了解和认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微课、情境教学等创新型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利用活动渗透传统文化。为了学生能够较好理解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组织活动时可设计传统文化主题,让学生通过分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也可在平时活动中为学生讲解熟知的历史人物故事。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应设计关于詹天佑文化主题活动,并在教室粘贴詹天佑名人名言,通过了解该人物故事事迹等,时刻鼓励学生,并未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平时教学生活中,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同时,教师也可带学生走出课堂,用更直观方式,去参观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具有浓厚历史传统文化古迹,学习古人的智慧,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真正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已经不容忽视,教师应当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选择适合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与认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真正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承以及发扬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杨雯萱.小学教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0(09):163-164.
[2]谢兆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有效渗透及问题初探[J].才智,2019(34):8-9.
[3]崔超凡.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路径研究[J].才智,2018(07):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