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401331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每逢春节,总会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年味”究竟为啥逐渐消失?本文通过对“年味”逐渐消失现象的分析,找出其中原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文化做出探究。
关键词:“年味” 消失 保护 传统节日文化
一、“年味”逐渐消失的现象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很多以前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的“好生活”,现在随时都可实现,正因为此,人们对过年的期盼反而少了,大家普遍感觉“年年过年,年年味淡”。
1.拜神祭祖 从远古农耕时起就有了“腊祭”的风俗,我们的先人们认为只有尊重神灵,才可保风调雨顺,才可保庄稼有好的收成。因此,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里,要进庙烧香,要祭拜灶王爷,大门上贴守门神等。然后祭祖也是很正式的一种仪式,全家老少,到祖先坟前或者祠堂,摆上祭品、点上香烛,晚辈们瞌头祭拜,感恩并祈求先人们的庇护。团年饭开席前,也会先请祖先“前来”享用。而如今,这些仪式中,上坟祭拜还基本存在,近两年也变少了。
2.团年饭守岁 在以前春节里,农家户户都会准备很丰盛的食材,做上吃不完的饭菜,寓意“年年有余”。而团年饭就是一大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边祝愿。这顿饭会吃得久,喝得多,聊得欢。饭后,通常会一大家人守着火盆,吃着瓜子花生聊着天,守到凌晨十二点。十二点一到,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噼噼啪啪”此起彼伏,很是热闹。而现在的春节变得寂寞无声了,城里人习惯在饭店包桌席团年,看春晚守岁时,玩手机抢红包的更多了,甚至直接打麻将守岁了。
3.压岁钱祈福 过年时长辈们要事先准备好“压岁钱”赐予晚辈,寓意“压岁祈福”。过年时拜年仪式是长辈坐在椅子上,孩子跪在地上作揖,很庄重的仪式感。晚辈给长辈拜年后,压岁钱可以当即当众赏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通过压岁钱风俗,表达长辈们对孩子们在来年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而现在,跪拜礼仪基本没了,红包也基本变成了电子红包,同时更多的人只关注数量的多少,这使得压岁钱也变味了。
4.其他年俗 传统的腊八粥,自己买回多种原材料,精心制作而成;现在能从超市买回配好的粥料放在锅里煮来吃,已是难得有心人了。传统的扫尘,谐音“扫陈”,意着除旧布新,全家人齐心协力大战灰尘;如今,很少有人亲力亲为,找小时工打理的多。以前想穿新衣服,非得等到过年时;如今,随时都可以买新衣服;传统的民间扭秧歌、舞狮子等基本消失了。
二、”年味”消失的原因
1.物质条件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物质条件飞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前过年才能享受的物质条件,现在可以时刻满足,比如穿新衣服,买新玩具,添新家具,吃美食等,换一句话说,我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平时基本已得到满足,因此,人们对春节的期待并无太多。
2.老百姓心理负担的增加 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社会竞争无形增大,不少人都面临着工作竞争、子女教育、买房还贷、生病治疗、赡养老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无处不在的焦虑让他们不敢松懈,也就没有心思置办年货,自制年饭等。而各方面压力也导致经济紧张,很多家庭也没实力大势张罗春节的各项仪式;同时,按现行春节七天假期制度,人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好好进行春节的各项传统活动。
3.传统节日习俗吸引力下降 春节传统习俗,主要是农耕文明留下来的,以“驱邪”、农事、团圆为主题,以亲情为主,对于注重亲情的中老年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但对爱玩的年轻人,就显得过于沉重且单调。同时,传统的春节置办年货、打扫房屋、自制年饭、贴春联窗花、舞龙舞狮等太麻烦,放鞭炮太危险,因此,这些传统习俗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4.娱乐方式多样化发展 以前春节期间,全家人围着一起吃饭聊天看春晚,年后走亲访友拜年,大家交流多了,互相更了解,人际关系也就更好相处了。现在,娱乐方式多,手机、电脑、麻将、桌游、唱歌,还有洋节等,都很大程度上吸引着人们,尤其是手机和麻将,更是让人们爱不释手,熬更守夜。相比较,很多传统文化活动已经难以激起人们的兴趣。
三、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汪曾祺说“年味”》中说到,“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我们要设法把“年”从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传承千载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文化的“年”。
1.政府加大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力度 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上,政府应该处在最关键性的位置,从立法、宣传等角度加大力度。目前,几大传统节日已纳入法定假日,但时间都较短,以春节为例,三天法定假加两个周末,共七天长假,要置办年货、自制年饭、团年拜年,走亲访友等,会让七天假期又忙又累。如果能适当增加假期长度,让传统年的仪式更好地进入千家万户,这样“年味”就找回来了。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多介绍宣传传统节日文化,让民众随时随地都能有机会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节日前后增加城镇装饰,造足节日气氛,这样,民族文化的因子就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的通道。
2. 教育系统增加传统节日文化的比重 目前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教材里有的,考纲里要求的,都可以受到重视。那么,把传统节日文化以多种形式进入教材,诗歌、故事、美文、图片、实践课堂等,让孩子从小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与内涵;同时,传统节日文化在孩子心灵生根发芽,随着孩子长大,这些传统节日文化也得到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才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模糊化。除孩子之外,成人教育里也加大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比如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公招考试、企业招聘、职员继续教育等,这样,传统节日文化也可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3.社区拓展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渠道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目前以社区网格管理模式较为普遍。人们除了工作和通勤时间,在社区待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参加社区活动相对比较容易。社区可利用这一优势,除平时日公益广告、节日造势外,多搞活动。比如以社区或小区为单位,可以搞一些知识抢答赛、社区亲子读书会、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球类运动会等。这些活动门坎低,民众参与度高,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加深社区邻里之间的了解,避免“对门都不认识”的尴尬,搞好邻里关系;同时,可以把节日文化内涵切入活动中,让民众了解、接受、喜欢上传统节日文化。
4.民众增强保护传统文化意识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传承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年轻人,不能做个旁观者,一方面吼着“春节的年味都没啦”,一方面又什么努力都不做。我们要有主动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觉悟,并付出相应行动。我们要主动去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演化过程,去探究这些节日文化的内涵,了解我们的前辈、祖先的生活,同时尽量践行节日文化相应的仪式。另外,我们也可以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得大家更乐在其中,这样传统节日文化便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扬 黄艾禾 2016-12-13 变迁中的春节习俗https://wenku.baidu.com/view/43dcadc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0.html
2. 18-02-19 07:00年味儿变淡有5大原因,找回消失的年味儿,欢欢喜喜过新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2737618379203161&wfr=spider&for=pc
3. 18-02-24 16:21消失的年味,值得深思!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269775873977343&wfr=spider&for=pc
4. 2019.01.10 22:34:21 摘录:汪曾祺说“年味”
https://www.jianshu.com/p/bb0290eca817?from=singlemessage
5. 2011-12-09如何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https://wenku.baidu.com/view/6a92c7fa04a1b0717fd5dd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