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波
广东省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摘要:我校结合地方资源、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生实际,融合资源、设计课程、努力探索,积极开展生涯教育,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提高了高中生对职业选择的认知。但同时存在生涯规划教育设计缺乏系统性,教育行为缺乏实践性,教育理念含过多“功利性”等问题。本文旨在总结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经验和不足,提出“终身渗透;轻说教、重实践;淡化功利”等解决实际问题策略,供大家在生涯规划教育设计、实践参考,提高德育实效,落地素质教育。
关键词:生涯教育 实践
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许多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中小学开设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尽早开始思考个人的生涯规划。我国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虽然较迟,但在国家制定政策、地方精心指导、学校设计实施的“三位一体”模式大力推动下,发展很快。我校始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严格遵循“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大胆摸索生涯规划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丰富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实践证明:接受过生涯规划系统教育的学生,一般会比较理性地思考自己的生涯发展,并主动尝试进行职业生涯探索①。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
(一)统筹规划,常态实施
1.成立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组,统筹活动。
在学校领导指导下,由德育处牵头,以年级组长、心理教师为骨干,各班班主任为实施指导活动的主要力量,组成了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组。细致调查研究当前学生情况、学校发展需要、师资力量等因素,精心制订方案,突出重点,多途径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形成常态。
2.组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有效实践。
随着生涯规划工作的展开,原技术团队不能满足学生发展日益增加的需求。2018年9月,学校在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创建了生涯指导、心理辅导、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四个平台。由学校甄选取得相应培训证书、具有一定指导经验的老师兼职负责学生生涯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高效开展
1.生涯指导,走入课堂。
学校组织精干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从“探索自我”、“了解社会”、“决策与行动”三个方面,设计、制作了《生涯规划介绍》、《找寻自己的模样》、《多元智能之我的智能》、《选择与承担》等系列生涯规划班会课课件,并利用班会课进行讨论、学习。学生课后反响热烈,制订了自己的《生涯规划书》,尝试重新审视自己对人生发展的看法。
(2)培训师资,提升能力。
2018年6、8月,学校顺利组织部分教师进行了“心理教育B证”及“生涯规划师”培训,教师们能够以更加专业的水平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指导效率。
(3)开设讲座,分享感悟。
学校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家长、学长等社会从业人员、大学生,开设讲座,如:《航空科普与职业规划》、《我与气象专家面对面》、《“家长引路”之职业体验分享》、《“学长引路”之大学宣讲与经验交流》等。通过分享职业感想和升学选择专业方法,提问交流,学生间接了解不同行业当前状况,拓展他们对社会和职业的理解。
(4)实践体验,反思生涯。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开展“走进大学、憧憬梦想”研学旅行、广播视频培训等活动,并将生涯规划意识和方法渗透到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读书节等校园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反思人生。
(5)开发资源,拓展学习。
工作组将专业电子读物、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学生《生涯规划书》、学生参加活动感想等文字音像资料整理后,、挂在网络上,供教师和学生学习、研究,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了学生对知识、方法和能力发展的需求。
(6)以教立研,以研促教。
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计划、技术、实施上的问题,工作组结合东莞市“慧教育”,申请了专项研究课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全员参与研究。通过研讨、专家指导,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中学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的主要时期,是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在高考报考大学时,面临专业的选择,所以,在高中阶段能较好地进行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一些高级中学进行了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但是由于缺乏长期整体规划、师资力量薄弱、资源贫乏等因素,导致高中生生涯规划效果并不理想。
(一)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渗透到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教学,甚至终身学习中,并由国家、学校,家庭和个人合力推进。
生涯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它不是作为一个事件或选择的结果而发生的事情,是一个持续、系统和动态的过程,在本质上是持续一生的过程。它受到个人内在和外在力量的影响。②因此,不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整体规划、长期实施,还要从国家、学校、家庭到个人,各司其职,有机整合,才能做好生涯规划,有助于孩子成长成才。
1.国家层面:发展经济,减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调控各行业薪酬分配,消除行业歧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段、分级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正确的、积极的宣传教育。建立各级学生发展研究机构,切实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及社会机构开展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和职业体验机会。
2.学校层面:生涯是一个人的愿望与可能性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和权衡的产物,生涯发展是一系列选择连续进行的结果③。学校应遵循从学生终身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整体规划,有效实施,做好本学段的生涯指导计划。开展 “生涯规划师”培训,提高教师指导能力。指导学生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目标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养成规划。“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专业技能,进行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力的训练,提升学生探索自我、了解社会、决策和行动的水平,生成理性、科学的决策。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开设渗透典型职业特征的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让学生了解、掌握必修科目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实践,鼓励学生参与职业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找寻职业方向和规划生涯。
3.家长层面:家庭是对个体发展发挥重要的终身影响的环境。家长了解生涯规划及相关的指导技术,制造机会,让亲戚、朋友和孩子进行职业感悟的交流。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在合适的年龄进行适当的职业体验。
4.学生层面: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探索自我,制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个人发展计划,清楚知道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合适时间,利用资源,参与职业体验。选择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自己有兴趣的专业,还要重新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生涯规划,并积极作好知识、技能、思想、心理诸方面的准备,努力实施生涯规划。同时,澄清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以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学习、生活的落脚点,而并非把考大学作为唯一标准。
(二)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轻“说教”、重实践,从实践中感悟和决策。
高中生是是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富有同情心和爱心,但缺乏的是认识自我、社会的能力和机会。生涯规划是一个主动探索、积极尝试、不断应变的动态过程④,只有参与实践活动,亲身尝试了,才能体验、明白社会需求和自己能力特征是否相匹配。也正是这些活动产生的体验,才是参与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实践探索过程。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选修校本课程、参加社团活动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学习,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在假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在适当的年龄,参加职业体验。一方面,在大量的实践活动等隐形课程中,了解和发现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特长,检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接受劳动思想、劳动技术、价值观与责任感的教育;另一方面,了解社会,了解特定职业的具体需求,认识和选择专业,为将来生涯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提供方向性的信息。
(三)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注意淡化“功利”,做到经济报酬、社会责任、自我实现平衡融合。
生涯规划除了谋生,还包含理想抱负、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大家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马云、马化腾等成功人士创业和成功经历挂在嘴边;说到就业,公务员定是首选。社会价值观、就业观的导向、父母意见、周围朋友的就业情况等外部因素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影响很大,而指导老师和成人价值观过于功利和现实,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蒙蔽了我们对人本身的关注和认识。因此,要做到学生从本心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兼顾经济和社会责任来做职业选择,需要我们熟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关注孩子从小的性格、兴趣发展,挖掘特长并不断强化,培训技能,鼓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养成社会责任感。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做好适当的指导。
参考文献:
①④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编著.高中生生涯规划[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1
②③人民出版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