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林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校积极推动语文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实践活动:座位的改变;科学分配组内成员;共同制定学习规则;营造师生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目标,设计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挖掘教材,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学习中,进行深度学习,体会成长和交流的快乐。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学互组,提升学习思维的深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以《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阐述在“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中,孩子如何思考、合作、交流、补充,呈现孩子真实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的深度。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语文课堂 教学案例 《祖父的园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课堂上,尽管教师积极地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可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很差,尤其是高年级,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很多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形式简单,探究浅显,师生互动不平等,课堂教学质量不佳,而构建学习共同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法。
近年来,我校积极推动语文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实践活动:座位的改变;科学分配组内成员;共同制定学习规则;营造师生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目标,设计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挖掘教材,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学习中,进行深度学习,体会成长和交流的快乐。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学互组,提升学习思维的深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以《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阐述在“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中,孩子如何思考、合作、交流、补充,呈现孩子真实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的深度。
本课的核心目标是两个: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二是通过学习文章,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本课的核心问题主要是两个:1、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2、这样的园子她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版块:品读园子,感受美丽自由;感受写法,学习经典写法;结合背景,感悟梦中之园。下面就这三个版块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合作与交流做具体的阐述。
一、品读园子,感受美丽自由
直接导入课题,出示课前的预习单,提出核心问题1: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这一环节,学生直接进入学习共同体的相互交流学习环节。
在小组交流汇报时有小组就把之前组员零散的观点统一成了一个,而笔者刚好有幸参与了这个小组的学习,寿郅杰组的四个同学一开始各持己见,虞启楷认为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他的理由是文章第一句话“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楼松昂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园子,他的理由是“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章俊悦认为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她的理由是从文章前几段看这个园子不但是个花园,之前还是个果园,另外从下文看,祖父在这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还是个菜园。当时听了她的观点,笔者就特别激动。没想到寿郅杰马上就补充:“我的观点跟章俊悦一样,虞启楷所讲的可以概括到应有尽有,样样都有指的是园子作为花园,而章俊悦说的样样都有包含了花园、果园和菜园。
另外正因为这个园子有各种各样的景色,所以才会美丽。”楼松昂听完紧接着说:“说得有道理,所以我之前的美丽理解比较浅。”于是这一小组很快统一了观点——这是一个美丽的园子。这就是在共同体模式下孩子的互学互助,人人参与,相互启发。
在全班交流环节,叫了这个组来进行汇报,由于他们的汇报有理有据,一下子课堂热闹起来,出现了很多关键词:自由、幸福、快乐、美丽、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而我此时只是帮学生将这些关键词梳理到黑板上。之后学生帮笔者一起将这些词语归类,品读到了这个美丽自由的园子。
二、感受写法,学习经典写法
之后学生就进入第二个核心问题的学习:这个美丽自由的园子萧红是怎么写出来的?让学生去寻找萧红写作的经典密码。先让学生在文中自己寻找,感受。在学生充分思考感受后,同样按照之前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但是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难。转了几个组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拟人、比喻、反复。除了反复在这篇文章中稍有价值之外,其余的都很平常,于是笔者提醒孩子们可以从材料的安排上去考虑,果然有个小组就有发现了。
赵楚吟在小组内就提出:“为什么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做了这么多事情,要详细地写铲地这一件事情?”马兢潞紧接着说:“我们在《落花生》中不是学过有详有略的方法吗?”屠嬿霖马上补充:“是啊,李老师也讲过跟中心密切相关的,记忆深刻的事情可以详写。”詹浩萱一拍脑袋:“对对对,这就是作者的谋篇布局,你看萧红破坏得这么严重祖父都不骂她,这是真爱啊!”于是孩子们就总结出,萧红在材料安排上的独具匠心。交流时,我顺着他们讲的提出了选材的典型性,是萧红文章的一大特色。虽然有笔者的提醒在里面,但是孩子整个讨论学习的过程还是很让人感动,互相助力,共同研讨。
当然,有遗憾的是萧红第一段中写蜜蜂是为了表现花多的这一典型的侧面描写没有孩子发现,所以这里笔者给孩子们做了引导,至此通过合作和老师的点拨,孩子们找到了萧红写作的经典密码。
三、结合背景,感悟梦中之园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这一版块主要由我引领,通过补充萧红的身世,让孩子理解这个园子和祖父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意义。从萧红离开家到写这篇文章,整整13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所以,这也是萧红的梦中园。最后,推荐学生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全面的了解萧红,体会她的表达。在课后,也布置了一个研究性作业:研究萧红的一个写作特色。如萧红对色彩的描写,萧红笔下的侧面描写,萧红的语言等。
四、案例反思
学习共同体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授课前,笔者充分运用课前预习单,指向核心问题,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共同体的学习,互帮互助,思维相互碰撞和启发,补充追问,达成共识,再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再根据其他组的观点不断完善。整堂课学生有一次自主学习和两次共同体学习的时间,分别交流的是笔者抛出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立足内容理解,二是强化写法探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突破重难点都是学生以学习共同体同伴互助来完成的,笔者在课堂起串联,适时点拨和引导的作用,并随时参与和记录、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之,本课例还在探索阶段,还有不成熟的地方等待完善,但确确实实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日)佐藤学. 教师花传书[M]. 陈静静,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辛谦.“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实操[J].山东:新校园(中旬),201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