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联系活水来——联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期   作者: 李红霞
[导读]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李红霞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二中学 2643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加大了资金投入,意在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采用联读法等教学措施丰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联读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方式,可以从教材文章、作者人生经历以及课外书籍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找到教材文本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的文学世界。本文笔者将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及联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出发,浅析联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巧妙联系;联读法;初中语文教学
        引言:初中语文知识点涉及的内容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呈现出系统性的特点。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点进行迁移。教师要善于整合新旧知识点,挖掘学生潜力,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建构,缩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为主,过度强调自身的作用,一味讲解教材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理解,采用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语文课堂比较沉闷和枯燥,教师讲解教材文章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文章字眼上下功夫,缺乏整体意识。语文各知识点之间具有联系性,掌握一定的规律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教师没有改进教学措施,形成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局面。随着课程的不断改进,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积累经验,因此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充分意识到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作出积极的改进。
        二、联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文章对比阅读
        文章对比阅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文本印证、文本对比和文本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是有联系的。文本联系是指挖掘学生的语文知识点基础,用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去学习新的知识点,找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熟悉新的语文知识点。诸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篇文章时,针对文章创造的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滕子京这一历史人物,让学生有意识的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岳阳楼记中最令人感叹的还是范仲淹的写景状物手法,单纯阅读文字材料还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音频或者图片材料,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针对岳阳楼这一意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想四大明楼以及所对应的名句十篇,诸如江西的滕王阁对应的名篇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山西的鹳雀楼对应的名篇有《登鹳雀楼》,湖北的黄鹤楼对应的名篇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文章印证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文本对比是指对不同的文章加以比对,找到其中的异同点,诸如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诗人贬谪时创作的文章,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醉翁亭记》等,教师要以《醉翁亭记》为核心将知识点延伸到同一层面上的其他文章,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掌握多篇文章的内容。

文本印证是指用学过的知识印证即将学习的知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深的爱国之情,结合学习过的范仲淹的其他作品印证作者的主观情感。
        2.联系作者经历
        教师要以教材文章为例,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学习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创作手法,深刻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教师可以以人物为核心,重点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将作者的文章整合起来,体会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想变化。诸如鲁迅先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创作了七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创作时间不同,创作主题也不相同,却能够系统的反映出鲁迅先生整个的思想变化历程,以及整个时代的变化历程。在学生不理解文章内容时,可以联系作者的整个的思想倾向或者创作主题,猜想在文章中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3.广泛阅读书籍
        除了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要深度挖掘课外书籍的优势,让学生在书籍中找寻语文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名著典籍中的场面或者情节引出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养成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比较简短,有些教材只是截取了其中的片段,难以全面的描写整个事件、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书籍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补充和说明,采用联读的方法调动阅读者的心智潜能、学养积累,将文本阅读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接。广泛阅读书籍可以让学生了解许多人物和事件,对人物的感情有敏感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课外书籍,所推荐的书籍要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相对接,防止学生出现厌倦心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可以是历史类书籍、可以是散文类书籍也可以是故事类书籍,总之要让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注重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点联系起来,通过文章对比阅读、联系作者经历以及广泛阅读书籍等方式将语文知识点进行迁移。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语文学习体系,借助文章之间的知识点架起理解的桥梁。学校要加大对于语文教学的投资,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海龙.巧妙联系活水来——联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9):55-57.
        [2]李琴.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联读法的一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62.
        [3]姚娣.阅读也要有方法——联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15.
        [4]张建军.“联读法”:古诗词教学的重构之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Z2):129-131.
        [5]刘恒全.古诗词教学“联读法”探索[J].江苏教育,2018(43):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