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振峰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七小学 陕西 榆林 719300
摘 要: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的积累,不仅能帮助学生增长语文知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语文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帮助学生加强交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有诸多益处。此外,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三个主要学科之一,也是目前小学生所需提高的主要学科之一,语文专题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成绩,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主题教学法
【作者简介】:秦振峰(1977.08—),男,汉,陕西省神木市,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七小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主题学习。
当今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阅读越来越普遍。通过对青少年阅读内容的调查,发现休闲娱乐类内容是青少年的首选。这种情况下,阅读变得更加简单,但阅读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复杂。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抓住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进行阅读,同时关注青少年的阅读,也是当今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复杂,小学语文的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也很简单,但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通常只简单地提问,然后再进行内容分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在分析课文时还常常会把课文拆分,从而未能使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的连贯性。而且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往往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让学生机械地重复练习,反复去记忆同一知识点,这也导致学生语文学习负担加重,对语文学习也极易产生抵触心理。这是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学必须进行修正,将语文知识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保证学生学会语文知识的同时,学好做人之道。而且,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阅读文章的选择,总是以课本上的内容为准,而对课外书籍的内容则关注不够,多数还只是一知半解,这也是目前小学教育中教师普遍存在的误区,虽然课后阅读文章也很重要,但课后阅读文章也需要教师与学生和家长共同进行,学生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才能阅读。课后阅读主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学生能读得更多、学得更深、学得更深。
2语文主题阅读的方式方法
2.1多读多看,深入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时,也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在脑中进行关联和想象,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根据自己所读的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在课文阅读时,也可以通过课文的主题,组织课后阅读,通过课文延伸到课后阅读中,发现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课文的主题来发现课文的意义,进而进行积累和知识链接。阅读量大是语文知识积累的关键,无论课堂内外,阅读量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在课上进行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不必先做过多的讲解,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自行理解,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学会课前积累,使学生的知识和文化底蕴得以充实。至于学生课前如何进行积累,这需要老师仔细寻找,根据学生平时的阅读情况及阅读能力来安排学生不同的积累方式,让学生把积累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课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把握文章的文体、表达,找出教学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学习,使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加深印象。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同学们从课文中了解到,鲁滨孙在面对孤身流落荒岛的困境时,依然乐观积极的态度,他教导我们要理性地面对现实,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地去解决,要勇敢地战胜困难。老师可以结合课上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与之类似的克服困难、面对困难的相关书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人生意义。
2.2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在进行语文主题阅读时,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主题阅读教学方法。那怎样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呢?第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问答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状态。通过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能力识别,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针对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三种不同的主题阅读教学方法和目标。例如,《雨中的小英雄》这篇课文,对于低级学生来说,只要求能够达到阅读课文的教学目的,对于中级学生来说,能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雨中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高级学生来说,能够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所用到的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和写作方法。在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注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主题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老师可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建立一套群文阅读目标,比如以“父爱”“母爱”为主题,让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通过对孩子的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无私与伟大。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安排一些相关寓言类书籍,既有重要的生活意义又有趣味,让学生在早读、午读等时间自己安静地阅读,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3以多种方式组织阅读
为了使学生有规律地进行阅读,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指导,教师要分工合作,对课堂上阅读的方式和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联系,教师要认真研究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讲解相应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阅读方式,加深阅读印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应学会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和积累知识和经验。除加强教师的强化外,还要善于利用家长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家庭的引导作用,教师与家长进行多种方式的沟通,保证家长与教师合作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个小阅读目标,家长则可以帮助老师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
3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题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阅读,学会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寻找正确的主题阅读方式,找出适合不同学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学生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找出文章的主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积累更多的知识。主题性阅读带给孩子更方便的阅读积累,也会帮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变得更开阔、更顺利。
参考文献:
[1]俞丽华.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
[2]马贞仁.试论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9(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