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丽
玉林市玉州区和睦小学,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教育的重心也会不断发生偏移,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本课堂”,强调老师的主体性,对学生的教育手段单一简单,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浅显生硬的。但是由于社会现状的改变,这种教学方法也逐渐被淘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加重要,在学习中,不再是以往对成绩分数高低的注重,而是主要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本文主要讨论了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一、老师转变教学理念,打造人人平等型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已经适应了以往的教育手段,即灌输教育,对于新的教育模式可能会存在不适应的时期,因此应该循序渐进,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转变本身的教育思维,教师并不是权威的代表,许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对于学生的意见并不予理睬,处于一种并不平等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思想,平等的接受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数学课程相对来说容易理解,讲解起来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所以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多尊重学生的意见。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单元中的运算法则时,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老师可以和学生讨论,是直接讲解还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讲解。大部分学生喜欢和老师一起讨论的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教学重点。例如小数的运算法则和整数的运算法则一样,比如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a×c,并且带()的运算规律也和整数中的运算规律一样等。这些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和老师讨论时让学生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归属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所提高。
二、引用先进高科技技术---多媒体技术
在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研究中发现,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理解能力与注意力较差,知识点枯燥乏味,学生很难集中精力来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没有学习效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相比于以往的手写手动的教育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简单易于接受等优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一些有趣的小动图小视频,在上课过程中播放出来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缓解上课期间的压抑的氛围。
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单元时,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且每个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许多学生不能通过老师干巴巴的讲解在脑海里构建一个图形模型,并且老师在黑板上呈现图形时,需要不停的呈现出不同角度的图形,这样不仅教学效率低下,并且没有图形的转换过程学生也难以理解。但是多媒体教学不一样,它可以呈现出各个角度各个面的图像并且可以进行动态展示,这样能让学生在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学生的观察更加直观。比如在观察长方体时,在某一个角度最多只能观察到物体的三个面,或者在长方体中,某一个角度可以看到一个正方形等。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帮助,学生能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必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建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施加很大的学习压力,因为此阶段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初期学习数学的探索阶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教育中要优先考虑的。课堂问题情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符合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这种方式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创建一个贴近生活的或者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学习兴趣也就被激发了出来。
比如在学习应用题混合运算时,类似于这样的题目:小明买来《格林童话》和《吹牛大王历险记》各4本,共付20元,找回7.6元,每本《格林童话》1.6元,每本《吹牛大王历险记》多少元?这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买书的情景,分别用两种四本不同的书代表《格林童话》和《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时老师可以让两个同学表演买书的情景,然后老师就可以引出问题的解法:买书一共花了:20-7.6=12.4元,格林童话一共是:1.6×4=6.4元,那么《吹牛大王历险记》一共花了:12.4-6.4=6元,最后一本《吹牛大王历险记》为:6÷4=1.5元。关于这种需要简单分析的数学题老师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简单的教学情景,这种教学情景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出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创建情景进行教学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
四、总结
小学数学的学习并不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和老师的强硬灌输来学习知识的。数学的学习还是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关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提出更加合理的教学建议,未来小学的数学教育必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08):215-216
[2]王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4(09):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