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锋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在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的设置会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以模式的有效塑造和环节的更新,让数学教学实效性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与情境模式融合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环境,保证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和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模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应用;模式;分析
前言: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不同需求,融合教学改革思想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效环节中理解数学知识。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变革会塑造学生形成针对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意识、探索能力得到增强。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方法和模式的变革,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取得数学学习成果,以此增强其信心、增强知识探索欲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设置导入型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好奇心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导入性教学情境,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动心强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以导入性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主动跟随教师脚步完成数学知识探索,会为其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创建基础,也会为教师各项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提供前提条件,会保证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1]。
例如:在有关“圆形”知识教学中,教师为优化导入型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视频展示两个不同的圆形,向学生提问:“若将两个圆形分别滚动一圈,请问哪个圆形的运动“足迹”较长?”学生依据自身对圆形的观察、自身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会给出一定的答案。此时,教师在导入型教学情境中,实际操作两个圆形滚动一圈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圆形周长的概念。教师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新开展导入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随后,完成半径、直径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介绍,循序渐进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二、设置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营造优秀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以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的融合,营造优秀氛围,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无限激情。教师基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互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也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让学生看到数学学习成果,提升其信心[2]。
例如:在有关“分数”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分一分”教学情境,将苹果带到课堂中,将苹果分成两份,让学生体会其中一份用1/2表示;将苹果分成三份让学生体会1/3的概念。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创建“分一分”的动手操作情境,营造优秀氛围,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奠定学习基础。在优秀教学氛围中,教师讲解“约分”知识和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效果会得到提升。
三、设置复习课堂情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内的复习过程会检验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因此在课堂内教师要设置复习教学情境,以复习教学情境,推动学生认识自身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不足,通过模式的塑造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完成有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整体学习成效[3]。
例如:小学数学课堂的复习中可以引进不同的游戏形式,采用“泡泡兔”游戏,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复习,设置游戏情境,泡泡兔吐出红色泡泡,即为不规则习题,不规则复习题体现在:类型不同、难度不同,学生抢答此习题会拥有一定的神秘性和挑战性;蓝色泡泡是基础习题形式,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绿色泡泡为的难点习题,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以循序渐进的游戏情境创设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性调整复习课堂中使用的计划和策略,以复习游戏情境,让学生形成参与欲望,在互动讨论中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学情境为基础,彰显数学学习的不同魅力。课堂教学过程弥补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优势和魅力,以教学情境的有效塑造,让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在教师的指引中促使学生高效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推动学生理解能力、学习成效、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为学生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创新基础。保障学生强化数学学习的总体体验,让课堂教学目标加速实现,为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构建平台。
参考文献:
[1]旦增顿珠.问题情境教学在当前西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20(13):16.
[2]郑雪琴.基于认知心理的低年级数学情境创设——以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0,9(07):38-39.
[3]朱松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方式研究——以“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9(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