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增琼
英德市横石水中学 广东 英德 513053
摘要:农民纷纷进城务工或经商,产生了一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存在着心理健康堪忧、行为习惯不好等问题,成为学校班级管理的一大难题。班主任如何把这些“留守生”教育好,让他们健康成长?本文试从五个方面探求解决途径:1、认真摸底调查,建立 “留守生”档案,形成多维的教育网络;2、积极开展班集体活动,对“留守生”实施教育引导;3、实行委托管理制度,帮助“留守生”健康成长;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畅通亲情沟通渠道;5、不断总结经验,长期教育“留守生”。
关键词:留守生 不良倾向 教育 管理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部分青壮年农民受农村贫困的困扰和城市利益的驱动,纷纷作出了外出打工或经商的无奈选择。而大部分外出农民工或农民经商者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于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小孩留在家中,由夫妻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双双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这样,在农村便出现了年龄偏小、自控力差的“留守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
由于农村学校“留守生”监护人的变化,通常的第一监护人长期外出务工或经商,只靠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难免照顾不周到,致使他们缺失亲情,缺少家庭教育和有效的管理,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大部分“留守生”养成了思想品德差、性格孤独任性、日常生活散漫、依赖性强、做事极端等不良习气,成为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及做好“留守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那么,班主任对这部分特殊教育群体如何进行教育和管理呢?下面结合我多年在山区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摸底调查,建立“留守生”档案,形成多维的教育网络。
“留守生”在每个班级所占比例较大,就拿我今年担任的七年级(7)班来说,全班51人,“留守生”就有20人,所占全班人数的比例为39.22%。“留守生”较大比例的存在,给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每个“留守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也不一样。为了准确掌握每个“留守生”的真实情况,我在每学年接任班主任工作之初,通过家访、他访或电话交流等途径,及时了解到每个“留守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其父母的外出动向以及托付于何人何地等情况,并将调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最后建立“留守生”档案。详实的掌握了每个“留守生”的具体情况,使得对“留守生”的管理和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利于从父母、学校、社会、自我教育等方面为每个“留守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多方面合力教育网络,做到防范于未然,有效地遏制了他们不良行为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留守生”给班集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积极开展班集体活动,对“留守生”实施教育引导。
“留守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和侧面诱导。积极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有利于促进“留守生”的教育管理。
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留守生”人数所占比例比较大,所以有意侧重于“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经常开展主题班会,比如“关爱‘留守生’”、“我是家里的小主人”等主题班会。我还常常带领学生,为“留守生”过集体生日……总之,积极地开展各项班集体活动,能让“留守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关爱之情,有利于消除他们孤独、悲观的阴影,让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三、实行委托管理制度,帮助“留守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班主任在对“留守生”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可以借力管理,实行委托管理的制度,即要求每个“留守生”找一位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老师或各方面能力较强的班干部委托管理,帮助自己健康成长。建立托管关系后,“留守生”每周必须与托管人进行至少一次的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托管人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相当于“留守生”的第二父母。班主任每月定期召集托管人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对“留守生”的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安排一次托管人与“留守生”监护人的见面会,以加强联系,从而形成教育活力与效力。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畅通亲情沟通渠道。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阶段,需要完整的家庭来呵护、教育,他们渴望亲情,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希望能与父母讲讲知心话,讲讲自己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在路上的见闻,讲讲与同学、老师在一起的悲喜事。对于非完整家庭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成了一种奢望,而这些又都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想方设法找信息,与那些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介绍“留守生”的情况及对他们成长不利的一面,请他们配合,要求他们做到每月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或每周跟孩子通一次电话,并且要求他们坦诚平等地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要总是用家长式的训斥口气,可以谈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感受,引导子女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谈自己打工的艰辛,让子女理解父母经营家庭的良苦用心,增强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谈自己在外的见闻,让孩子知道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谈自己对家人、对孩子的思念,让孩子理解父母深沉的爱;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写信或通电话向他们倾诉苦恼或困难,让孩子的心理因感受到亲情的浸染而健康发展。
五、不断总结经验,长期教育“留守生”。
农村学校“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为了加强对“留守生”的教育管理,需要我们班主任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做到每学期编写“留守生”教育管理工作计划、总结,撰写文章交流经验,积极摸索规律,探讨方法,长期做好“留守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
在农村学校,“留守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对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班主任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思路,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认真研究和探索“留守生”教育管理的特点和方法。本着对每一个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班主任在情感上应积极接纳“留守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的生活排忧解难,重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同非“留守生”一样,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古人伏主编:《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出版;
2、岳晓东、祝新华著:《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3月出版。
作者简介:龙增琼,(1970.10一),男,汉,广东英德人,初中语文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