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知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期   作者:贾云艺
[导读]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

        贾云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悦美分校  陕西西安  710119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当今教育教学的重点,而音乐作为美学教育,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中经常被学校和教师忽略,这也是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感到苦恼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更为了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节奏是音乐教学的核心,感知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节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周围是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接收能力要高于其它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和感知能力对其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和感知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授课,所以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音乐是一门副科,没必要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授课,学生也没必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学习,只要满足教学任务就可以了。熟不知这种教学观念是错误的,当今教育教学是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目前有些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显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也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教学,仅仅知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这种教学心态中是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和感知能力的。
(二)音乐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学效率低
        教学效率低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形式单一,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甚至几个月都没有更换过,虽然小学生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心,但是长期的处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中势必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学内容缺少也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没必要进行拓展性教学。熟不知音乐学科和其它学科的差异较大,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更别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了。
二、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知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可以为其未来音乐的学习奠定基础。再加上小学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很多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时期养成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若火如荼的开展,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正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体现。

不仅如此,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已经不在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也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学习,这也就意味着音乐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凸显,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抓好这一教学契机,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为重点,从而促进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知能力的策略
(一)将体态律动教学法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
        想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积极的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节奏跳动,这样既可以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节奏感得到培养和加强,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目的。例如我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就积极的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进行授课。首先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先听一边音乐,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歌唱。然而在歌唱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跟着节奏跳动。或者是让几位爱表演的学生跟着节奏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参与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的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进行授课,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目的。
(二)积极的运用乐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乐器是音乐的载体,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运用乐器进行授课,通过让学生们运用乐器演奏乐曲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和感知能力,这样既符合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小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以此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运用乐器进行授课,发挥乐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目的。就像我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结合乐曲的特点选择了乐器进行授课。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先倾听一边乐曲,然后让学生们拿着乐器跟着节奏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目的,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现代化的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多,比如很多小学生过早的接触互联网信息技术,喜欢听流行音乐等等,这也就意味着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是要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进行授课,这样才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才能达到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目的。因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仅仅只按照教材上的教学要求进行授课,还要注重教学方式和资源的拓展。就像我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教材上的资源,同时也结合这些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拓展性教学,比如我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网络上的流行歌曲和音乐,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欣赏,并且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歌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这既体现出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符合当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知的能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这对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增强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以此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芳.加强音乐节奏训练提高审美能力探究[J].成才之路,2017,(5):45.doi:10.3969/j.issn.1008-3561.2017.05.044.
[2] 翦光辉.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6,(11):261.
[3] 徐叶.如何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J].小学时代(奥妙),2020,(4):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