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期   作者:桂怡嘉
[导读]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强调了,中小学学生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律动

        桂怡嘉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强调了,中小学学生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而他们的情绪也会受到肢体语言的感染。所以,律动性的音乐教学也逐渐步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强调,音乐教学应当注重旋律和身体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和反应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在素质化教育日益推动的当下,音乐教师也应当更加强调律动带给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态律动;中小学;音乐课堂
        引言
        体态律动教学是可以唤起学生身体感知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音乐的律动实现的。通过学生的情感和肢体动作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通过律动的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进行提升。这是一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学生的音乐知识与现实实践进行结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态律动教学将会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充分把学生的主观积极地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
        1运用体态律动方法,深入感知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才能更好地理解旋律,才能充分体会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音乐节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老师应该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在教学之中不断渗透体态律动,让学生们能够有效地掌握体态律动的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建立基本的节奏意识。在运用体态律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节拍转变的特点,学会辨认不同字符所代表的节拍数,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节拍中的长、短节之间的区别,加强他们对节拍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增强以节奏感。老师一定要重视对体态律动的应用,促进学生节拍感知能力的不断增强。如在学习“瑶族舞曲”这部分的知识时,老师们就要在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的方法,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更加具体地感受到瑶族舞曲节奏的沉稳舒缓,进一步体会乐曲想要传达的安稳从容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学习《小红帽》这一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来掌握歌曲节拍,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节拍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节拍意识,促进他们对音乐旋律的更好掌握。
        2利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力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自身发展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还不够,因此需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教育。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利用体态律动去引导学生增强自己对于音乐的鉴赏力。例如,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定的肢体动作有目的地引入课堂中。我们听歌时,有时候脚会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动起来,这就是无意识的音乐体态律动引起的。因此,当教师有目的地将体态律动加入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夏》,这是一段节奏很快的章节,在这里教师的肢体动作应该也是变化快且富有律动性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这段节奏的音乐更加熟悉,印象也更加深刻。同时,他们的感受会随着教师的感受进行变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
        3合理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推动体态和情感的融合
        教师应当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探究,要让学生与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对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设计出符合音乐作品风格的肢体动作,让学生进行分阶段的学习,当学习完毕之后,在为他们播放不同风格的曲目,让学生可以在聆听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做出相应的肢体语言。而且,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发言,让他们表达自己在听完歌曲之后的想法和情绪,这样可以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作品背后蕴含的真正感情,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介绍,重点讲解哈萨克族的发展历史,突出民族的音乐文化,然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找出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并让他们跟随节拍进行律动,体会哈萨克族对自身家乡的赞美之情,感受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4培养音乐情感经历,提升学生感受能力
        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拥有演唱歌曲的技巧和能力,更是要培养起学生的音乐情感,促进他们音乐感受能力的有效增强。所以,在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当中,老师们不仅要重视对音乐知识的传报、促进学生音乐演唱能力的提高,更要不断地去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经历,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促使学生理解能力的进一步加深,让他们能够对音乐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音乐境界。因此,在教学当中,老师就一定要充分重视体态律动的运用,用身体语言表现乐曲的思想情感,把抽象的音乐情感通过具象的肢体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到音乐中所蕴藏的深厚情感,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到《小宝宝睡着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深入地体会到这首歌曲里所包含的母爱,老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母亲陪伴孩子睡觉的图片,让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深化对这一情感的体会,感受母亲对孩子无私的关爱和呵护;再引导学生运用体态律动来表达“母爱”这一主题,让他们在充分理解歌曲之后进行相关创作,用肢体语言去表现母爱的伟大,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让他们和音乐产生更强的共鸣。
        5创设教学情境,提升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效果
        在进行融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授课情境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整个授课效果得到合理的优化。在情境创设的方式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进行有效的更新,并积极的创新情境创设的载体。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学生构建具体的示范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动作的规范性训练。例如,在进行《杜鹃圆舞曲》授课的过程中,则可以为学生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设置趣味的生活情境,将自然中杜鹃的叫声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呈现到课堂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进而让学生在情境感受的过程中进行灵感的有效迸发,促使学生自主性的进行舞蹈动作有效编排和创新。
        结语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是促进中小学音乐课课堂质量的关键所在,它不但改变了传统音乐课的诸多局限和弊端,同时还赋予了学生真正的艺术体验。由此一来,不但强化了学生的音乐能力,也让课堂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运用体态律动。应在学生律动时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摸索节奏的特征和规律;并非所有的教学都需要采用体态律动,尤其是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单纯地理论指导更容易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冰.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探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2]汤晓华.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