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期   作者:耿建
[导读]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是组成音乐的七大要素之一

        耿建
        南京市樱花小学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是组成音乐的七大要素之一。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加强音乐节奏训练。本文首先分析了节奏感培养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其次研究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策略
1节奏感培养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节奏感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而不能简单地将音乐理解为唱歌,学生在共鸣中能向音乐的真谛靠近,这对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另外,通过多方面的教学,学生能建立起正确的音乐知识体系。
        节奏感的培养对于小学生音乐潜力的开发和挖掘也有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和玩的过程当中自由地进行创作,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节拍律动,增强节拍律动性和音乐表现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从整体上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感知,帮助学生对音乐进行更好的理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艺术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既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还能使学生更加具有艺术气质,有利于其综合发展。因此,节奏感培养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具有非常重要。
2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对于节奏感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而且缺乏相应的节奏意识。随着时间的延长,节奏就会在小学生的心目当中留下刻板的印象,并不能从兴趣的角度对节奏进行认识,这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非常不利的。 音乐课程模式单一,简单的让学生进行唱歌,对乐曲的背景、内涵及涉及到的相关乐理知识并没有从整体上进行教学,节奏感的培养更没有运用到实践,只是机械的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拍练。简单的模仿式学习,对歌曲的节奏很难实现对学生的节奏感培养。
3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措施
3.1利用学生创编自制沙锤进行教学
        在音乐课的歌曲学唱时,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制沙锤来感受音乐的律动,将沙锤作为伴奏乐器,老师们通常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拍出歌曲的强弱规律,以锻炼学生们对节拍的感知能力,通过练习能听出歌曲中的强弱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学生会对学过的四二拍、四三拍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但是歌曲演唱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强弱规律,只注重歌词的完整性和熟练程度。教师可以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自制沙锤作为辅助,有意识地根据歌曲节奏拍出强弱对比,使学生通过听觉的直接刺激,知道如何表现歌词中的强弱。这种直接简单的方式胜过老师很多言语上的解释,因为音乐学习是注重学生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充分的体验音乐,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对于节奏的感知和练习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音乐课中,对于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训练涉及很多。从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老师为了让学生对音符的时值有深刻的印象,常用划拍、拍手、口念等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自制沙锤可以在这一环节发挥巨大作用,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聆听能力,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有很好的作用。在熟练的模仿后,老师和学生还可以进行节奏的问答、节奏创编等等一系列节奏游戏。甚至可以提高难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比如给自己喜欢的歌曲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等等。
3.2引用舞蹈脚步进行教学
        兴趣对学习效率起决定性作用,小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所展开的音乐教学活动,提出如下要求:持续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以“音乐”为主旋律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音乐所带来的乐趣的认知。例如,在对《其多列》所涉及的乐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若教师仍旧沿用原有的模式和方法,不仅无法突出音乐的乐趣,还会使学生兴趣丧失,并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这首歌曲,让学生聆听歌曲的节奏,并结合音乐的旋律来跳出相对应的舞蹈脚步进行表演,学生们可以将树叶和鸡毛绑在腿上,一边哼唱歌曲一边跳舞,感受哈尼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这种音乐与舞蹈脚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音乐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学生对该音乐的特点和理解更加全面,有利于学生学习愿望的增强。
3.3重视音乐基础训练的教学
直接渗透课堂:
        首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音乐教师引出知识点,并用 PPT 展示。其次识读乐谱,思考乐曲的段落进行顺序,老师对“反复记号”进行详细的讲述,同时引入有关的乐谱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题目练习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有老师选择有关反复记号的题目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互相讨论,最终确定题目答案。做完题目后接着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选取恰当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强化刚刚学习到的知识点。
间接渗透课堂:
        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听歌,体会歌曲的感情和节奏;接着,继续聆听歌曲,让学生思考在段落演唱上的安排;再接着,带着学生一同演唱歌曲,在初步掌握歌曲演唱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播放伴奏就能够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提醒学生根据出现在乐谱当中的反复记号展开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对反复记号的认识,最终能够在播放伴奏的同时较为良好的完成演唱。间接渗透体现出明显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借助大量的实践,通过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度。
        结束语:总之,随着时代、教学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教育凸显出重要的作用,音乐的表达与创造力更体现出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音乐基础训练的教学,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形式,利用沙锤进行教学,融合舞蹈手势,活跃音乐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厉莹.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J].黄河之声,2018(16):89.
[2].张冉.抓住那不可忽视的“节奏”——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