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期   作者:郑焜予
[导读] 新媒体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

        郑焜予
        广西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537000
        摘要:新媒体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给学生提供了个性表达的平台和情感的宣泄口。但新媒体中负面信息对价值观的冲击,网络依赖对现实交往的影响又给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促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丰富教育形式,将心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逐渐渗透至中职学生的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等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中职学生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将会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层面及社会功能产生消极影响。面对网络环境的强大影响力,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可能不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不至于迷失自己,沉浸于网络,有效规避网络环境对他们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作用。而网络环境为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也极大地丰富了其教育渠道与教育内容,但是也对学生认知能力、人际关系、心理发展有一定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趋利避害,积极利用网络环境,改革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其教育有效性。
        一、新媒体环境下心理问题分析
        (1)影响价值取向的健康发展   
        沉迷于手机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近两年来的一些“网红现象”,恶意曲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歪曲历史、恶搞英雄,传递错误价值观,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但有些中职生不以此为耻,反而津津乐道,崇拜网红,价值取向歪曲,长此下去,必将模糊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淡薄他们的法律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模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影响人际交往 
        首先,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主要目的为社交及娱乐。手机社交软件能够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学生借助手机能够降低交流的成本,并且具有即时性。但学生过于依赖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不利于社交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在语言表述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上,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及提升。其次,中职学生手机成瘾,将会对周围的事物淡漠,对于家长、教师、同学的关注度降低,远离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普遍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满足。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将会导致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甚至产生自卑、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
        (3)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代中职学生手机使用成瘾,将会影响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将会影响学生的颈椎健康及视力健康。手机屏幕较小且亮度较高,学生长时间使用将会出现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多数学生喜欢在睡前使用手机,睡前过多地使用手机将加大产生散光及近视的几率。与此同时,手机屏幕发出的亮光,将降低睡眠中的褪黑激素,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因此,学生夜晚频繁使用手机,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息质量,久而久之将会诱发身体疾病。手机成瘾的学生极易产生心理疾病,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其次,我国互联网起步发展较晚,针对网络平台的内容规范力度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网络平台中良莠不齐的内容及错误的价值观念,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在部分直播平台中,“网络主播”为了提高关注度,获得经济收益,直播的内容低俗不堪,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办法
        (1)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系统
        通过建立贴合中职学生生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方式,向广大中职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其自我评估的机制。同时,可以设置具有相关资质的心理辅导员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网上的心理咨询,让学生的心理疑惑得到解答。
        (2)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线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固然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并不能够完全替代线下咨询和发现问题的作用。尤其是在快速或预知潜在心理问题上,线上反馈永远是处于滞后状态的,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各类社团组织和心理辅导员在平日里与同学们多接触、多交流、保持信息的畅通,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思想状况,并进行有一定预案的分析,及时解决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将心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免酿成较大的心理问题事故。
(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主要受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及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提高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约束能力,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解决学生手机成瘾问题。首先,学校通过德育教育活动及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且积极的手机使用态度。中职学生应明确手机的主要功能及性质,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工具,准确掌握手机在生活及学习中的价值性,明确学生手机成瘾对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意识及能力,保证中职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学生的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最后,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通过运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减少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及频率。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合理安排生活学习时间,降低学生对于手机使用的依赖性,创建健康的学生生活方式。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基于健康教育及掌握知识的维度进行分析,应将正确的手机使用方式结合到学生心理课堂教育活动中,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的意识及行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开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比赛、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手机成瘾对于身心健康的危害,预防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发生。其次,对于已经出现手机依赖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及行为举止。最后,应重视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易出现严重手机成瘾问题的学生,采取干预治疗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手机过度使用的问题,转变学生手机使用态度,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干预手机成瘾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采取的主要方式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认知行为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及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等。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有了新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参与者与执行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新媒体带来的教育优势,结合传统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完善当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永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传媒观察,2016(05):34-36.
        [2]连帅磊,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手机成瘾与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5):595—604.  
        [3]邹玉玲,张锡萍.全员参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校园心理,2017(4):253.
        [4]刘勇,陈健芷,赵建芳.哈尔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使用及成瘾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995—997+1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