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蕴韻
广西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54300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53—54页的例2、例3和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分一分,探索并理解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的算理,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区分分数表示具体量和表示分率的不同含义。
2.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的算理,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区分分数表示具体量和表示分率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饼,我们一起来分一分饼。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呢?怎样列式?
师:如果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8÷4=2(块)4÷4=1(块))
师:刚才的列式为什么都用除法来计算呢?
明确:都是把饼的块数来进行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就要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教材上的“分饼”情景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通过“把8块、4块饼分给小朋友”这一问题情景,让学生复习了“平均分”的含义,为新知探究埋下伏笔。】
二、借助直观,构建模型
1.动手操作,感知模型
(1)师:这有1块饼,还是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块?可以怎么列式呢?
生:1÷4
师:同样是用饼的块数除以人数。每人得几块呢?
生:0.25块,块。
师:为什么不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商呢?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用一个圆表示一块饼分一分。
①边分边想,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②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
教师请两位学生到投影展示自己的验证方法。
学生在交流中突出:把1块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块饼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和课件演示(如图1)强调:1块饼的就是块,所以1÷4=(块)。板书:1÷4=(块)
教师小结:当两个数相除商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时,就用分数表示。今天我们就是通过分饼的活动,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2.再次操作,初现模型
(1)师:现在有3块饼,还是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块呢?(教师边问边板书:3÷4=?(块))你们猜猜看。
师:到底是几块呢?我们可以怎样验证呢?
(2)继续动手操作,验证猜想:3个同样大小的圆表示3块饼。
活动要求:先独立分一分,然后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里交流。
组织小组汇报:
小组1:把每块饼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从每个饼中取块,总共3个块,拼起来是1块饼的就是个。
小组2:把3块饼叠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的,再把每份的三个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的也是块。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因此,本环节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观察到:每人分得的块数拼起来就是一块饼的、,结果就是块、块,初步感知了除法算式与分数相等的算理,为后面学生自主抽象、建立数学模型作了铺垫。】
3.寻找规律,建立模型
(1)师:还是这3块饼,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想想每人分得几块?
(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师:你们是想象到了刚才分饼的画面呢?还是知道了什么规律去得到答案?我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面想象一下分饼的画面。
把这3块饼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展开、拼起来、得到……展开眼睛,我们来验证一下你脑中的画面。
课件演示(如图5):
师:3块饼一起分,3块饼的就是块。
小结:通过想象,我们也能想到分饼的画面,验证了3÷5的商是块。
三、沟通联系,深化分数意义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之前的4种分饼情景。比较这4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课件演示图7)
学生观察后反馈。
小结:这四幅图,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单位“1”的。
师:我们再继续观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先思考,再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互相讨论后,交流反馈
师:为什么每人都是分得单位“1”的,但是每人分得的块数却不相同呢?
生:因为每个单位“1”对应的总数量不相同,所以每人分得的块数就不同。
师指课件(图8)追问:比较一下,这两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呢?
生:中间的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块”的表示具体的块数。
师引导理解:“块”的表示1÷4的商。所以,既能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也表示1÷4的商。也就是说,一个分数能表示两种意义。
师:表示什么意义呢?呢?
【设计意图:在平时练习中,学生遇到求“每份的份率和具体量”时总是混淆不清,理不清其中的数量关系和本质联系。本环节依然遵循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借助前面学习的直观模型,通过把饼的总块数设为变量,让学生探索饼的总数、每份的份率和每份的具体量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直观呈现,促进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识别、对比各种信息,进一步深化问题情境中每份分得的“率”和“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思维走向深刻。】
四、练习拓展,应用模型
1.巩固练习
(1)把1公顷地平均分成5份,用除法计算每份的公顷数是( )÷( )= 。
(2)把2公顷地平均分成7份,用除法计算每份的公顷数是( )÷( )=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2.提升练习
(1)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 米,每份占全长的 。
(2)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 米,每份占全长的 。
师:每个小题的两个填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有坡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梳理总结,提取方法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用分数表示商”的?又是怎样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呢?
明确:在数学中,无论是抽象的算式、概念还是数量关系,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要学会利用直观形象,发现知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