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冬平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黄岭中心完小 332725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合理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课前预习,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从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新颖的授课形式,使学生领会到课前预习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课前预习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水平;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前预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的过程,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借鉴以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行为,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学生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眼界,增强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最重要的手段。
(二)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
俗语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学习来说更应该如此,学生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为提前获取知识做好行动上的准备。首先,在预习新课时,学生可以提前去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内容,比如课文的生字生词、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出自哪部作品集、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等,从而为学生课堂学习课文内容扫清知识障碍,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理解更深刻、掌握更全面。其次,在预习课文时,学生对于预习中不懂的地方内心会产生疑问,当教师上课时学生们会带着明确的问题去听讲,求知欲会变得更强,听课时会听得更专心,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结合自身的思考,听课时往往一下子豁然贯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经久不忘,对于学生未掌握、难消化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梳理和讲解,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增加课堂的容量,以实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二、运用课前预习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本着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文学、文化的向往,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习得语感,增强对词汇的运用,学会用丰富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针对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在传统的教学中则忽略了这项作业,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及考试中,也并没有体现出课前预习及课后回顾的重要性,学生看不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便不会引起相应的重视,在做作业时,只是简单地应付了事,因此,往往达不到效果。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的成果”到“教会学的方式”的转变,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引导和组织,吸引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相互探究、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
(二)明确课前预习的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预习的计划
课前预习不单纯为了让学生主动去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前预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结合年段特点、单元教材的进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科学合理地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努力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颐和园》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目标和计划:一是让学生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解释课文中“横槛、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葱郁”等生字、生词意思,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二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全篇详读,引导学生按照游览顺序去层层推进,掌握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加深学生对游记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方法的进一步把握。三是当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描述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赞美和感叹,表达对颐和园景色的喜爱,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学习经历也不是十分充足,因此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样的话,对于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来说,进行课前预习的兴趣会逐渐降低,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教师上完课之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难免会遇到自己在课上没有听懂的知识,这会导致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积极性降低,也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习惯的养成。而开展小组式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督促,共同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学生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阶段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共同探讨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与课后复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式化”地走过场。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优化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任务,转变以往“预习就是浏览课文”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课前自主预习观念,优化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立.强化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教学参考,2017(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