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夕烨
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的分析,旨在探究统编教材在旧高考中的内容涉及。
关键词:统编教材 旧高考
“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现了对高中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落实和历史课程总目标的要求。
一、历史统编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一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二是中国人民170多年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必修上册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谋求民族独立的历史,展现了近代中国不同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和斗争,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召开的重要会议、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胜利和涌现的英雄人物等,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引导学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国家主权、海洋意识教育。教材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安全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观。
四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讲述了各民族在我国历史上交往交流交融从而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介绍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统编教材在旧高考中的内容涉及
1 两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两汉”时期的内容
人教版必修教科书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模块,以专题史体例编写;统编版必修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以章节体形式将中国史与世界史分为上、下两册。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经济模块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和必修三思想文化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均有涉及“两汉”时期的内容。统编版将“两汉”时期的内容划分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四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本文只针对“两汉”时期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其余不加以论述。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人教版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进行编写,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内容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通过对比两版课程标准,对于“两汉”时期的内容要求存在明显差异。从强调汉代政治制度转向汉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举措,反映了对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建构,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1) 正文系统
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包括三个子目:“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这一课介绍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汉武帝加强皇权举措。
必修二经济模块第一单元中涉及“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有:“两汉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官营手工业、城市发展、对外贸易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必修三思想文化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课包括三个字目:“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儒学成为正统”。这一课介绍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第三单元涉及“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汉赋”。教科书中关于“两汉”时期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没有太多叙述,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方面。
统编版“两汉”时期的内容编排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四课。本课分为四个子目:“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本课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介绍了“两汉”时期的政权更替和历史发展。第一目介绍了西汉初年的政治统治,包括“文景之治”“推恩令”和“七国之乱”历史史实;第二目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位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一系列举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第三目介绍了西汉统治的结束和东汉政权建立、发展及灭亡过程,涉及“王莽改制”“光武中兴”“党锢之祸”和农民起义相关历史史实。第四目则是对“两汉”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进行介绍。
综合以上分析,两版教科书在“两汉”时期相关知识点的选取上存在明显差异。人教版突出西汉以“中央与地方权力相争”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和汉代儒学独尊的历史影响;而统编版对汉武帝时期巩固国家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叙述,增加了稳固边疆的举措,较人教版略写了文化举措的内容,侧重汉代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地位。统编版对于“两汉”时期内容的叙述明显较人教版详细许多,明确“两汉”时期的历史更迭;人教版对东汉历史的叙述十分简略,不成体系,易使学生对历史过程和历史事件理解不够全面。
2) 辅助系统
由于人教版关于“两汉”时期的内容涉及分散在必修一、二、三中;内容编排较为分散,故有关辅助系统的比较以必修一第三课和必修三第二课为主要内容。
2 两种版本教材编写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人教版关于“两汉”时期内容的叙述分散于各专题之下,学生对“两汉”时期的历史内容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知识呈现碎片化;对于不贴合专题的内容,则给予省略,例如西汉与东汉的历史更迭在教材中没有体现。对于“两汉”的经济和文学艺术成就的叙述,时空跨度大,学生不好深入理解和把握。单元导语的“学习建议”模块值得肯定,课后习题的设置上有所欠缺,问题探究程度不足,所选材料较为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突出情感价值教育。
统编版按照时间线索对“两汉”时期的内容进行叙述,重点突出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强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体现了对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对“两汉”时期的文化叙述,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本课内容较多,内容覆盖西汉和东汉两朝历史;知识点分布非常密集,所包含的历史概念达30多个;对于知识点没有具体内容叙述,多为概括性话语等。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课程目标,但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建议;课前导语中运用了新的考古成果,却对其缺少阐释,学生不明其意;在课后习题设置上,强调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关玉菊.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J].今日科苑,2010,(02).
[2]陈辉.国家认同建构视角下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论述——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