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浅谈——以《乡土中国》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3期   作者:刘孝军
[导读]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学术类整本书阅读将列入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
        刘孝军
        安吉县高级中学  浙江省 湖州市 313301
        摘要: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学术类整本书阅读将列入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对比单篇或单元的教学而言更具有挑战性,且整本书阅读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而《乡土中国》作为社会学著作的经典代表作品,它具有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学术性强的特点。鉴于此,本文以《乡土中国》为例,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乡土中国》
        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
        《乡土中国》作为一本社会科学论著,引入课堂教学恰逢其时。至于教学现状中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的不足,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观察当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我们常会发现以下三种情况:其一,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书,之后教师考核,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基本是“无为”状态。其二,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布置任务,如针对《乡土中国》的14篇文章逐篇出一些试题,学生“刷题”结束,则读书完成。其三,教师依据相关经验,设计一些情境任务或活动,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读书。
        这三种情况的结果怎样呢?第一种情况,学生常因缺乏有效的指导而难以提升学习能力,教师也会费解读书效果缘何很差。第二种情况则容易导致阅读的“碎片化”,尤其是像《乡土中国》这样的社会科学论著,内部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联,刷题模式不仅“少、慢、差、费”,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对阅读兴趣索然。第三种情况,教师的任务驱动确实可以起到带读的作用,但常会忽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一定符合整本书阅读的学科素养要求,即探索整本书的阅读门径,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我们发现,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像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学生更像是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者”。“研究者”偏重于阅读时具有专业视角,思考一些相对专业的问题,这样的角色定位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阅读方法呢?应该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是有各自的阅读兴趣、习惯和方法的。在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反思并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高中语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引发动态思考
        《乡土中国》一书由14篇文章组成,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一篇一篇的顺序性阅读,并让学生层层梳理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如果将每一篇文章细读,所耗费的时间可能非常久,而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又会碰到很多历史性知识盲点。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认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主梳理的角度来阅读文本。
        首先,对于每一篇章中涉及的细节,教师让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或网络搜索,弥补自己的知识盲点。接着,教师让学生从这些琐碎的细节中挑选文章的主要脉络,选择一到两个核心概念来表达自己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在学生们通读整本书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两到三个核心知识点进行细读。

比如“熟悉人社会”“面对面社群”“差序格局”等,都是学生生活中可能存在过但是缺乏深入思考的细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表达一下在当下社会还有哪些现象,在新的技术、观念推动下,这些结构体系产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积极思考乡土中国的本质是否还在,产生了哪些新变化?让学生们从动态的角度思考乡村与城市、现代与传统的传承、碰撞与嬗变。
        2、开展对比延伸
        高中生对于一些历史性知识的认知比较狭窄,因此结合学生自己的认知,将《乡土中国》的概念和观点进行提炼的过程中,学生的关注面比较窄。结合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基于整本书纵向阅读的同时,引入一些横向对比,让学生对其中一些观点产生新的感悟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一些社会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探究和应用意识获得进一步提升。
在阅读《乡土中国》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作家韩少功《山南水北》的片段,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了“无为政治”“无讼”等乡土观念。而在韩少功的《非法法也》中也提出了类似观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发现中国人对于法制观念的理解带有很强的差序格局心理,在针对法律和道德进行评判时,他们很多时候都难以做到关注客观事件本身,而是将思维积极转向该评判的对象是谁,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对比阅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文字表达的巧妙。与单纯的叙述事件相比,《乡土中国》在传递观点、表达格局时所采用的叙述方式都是非常深刻而独到的,这也是需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借鉴的一个关键。
        3、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指引学生开展阅读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其中的一些观点动态化,生活化,并鼓励学生以当前所处的生活环境为参考,进行有效的自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完善和补充。
        在《乡土中国》中,有一个部分是“男女有别”,一看这个题目,很多学生就对它充满兴趣。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懵懂的时期,他们对男女之间懵懂的好感充满新奇,同时又带有一点点胆怯,而在本书本中则把这个问题敞开来谈,从男女的感情、婚姻、家族等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友谊、爱情、婚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当代社会,我们对于爱情和婚姻又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让学生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他们正在面临的一些青春期困惑,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迸发出强烈的讨论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现代事件,如目前我国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很多夫妻白首不相离、伉俪情深成了现代人们羡慕的焦点……通过有机的对话和互动,让学生对《乡土中国》生出新的感悟。
        三、结语
        21世纪,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在当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整本书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任务。《乡土中国》作为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单元指定阅读的作品,以其为代表的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瑾.浅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7):158.
        [2]南银妮.《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及思考[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18,(10):43-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