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转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3期   作者:周佳琼
[导读] 在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要同步就进行
        周佳琼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三中学  657000
        摘要:在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要同步就进行,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就要积极地求变,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也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前言:
        新课改的提出是适应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也是学生全面发展重要保障,我们要积极地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对现代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得到提升,整个教师的教学课堂的氛围才会显得积极活跃,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势头。
一、了解和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职业要求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因人而异,合理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同一个知识的理解,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有相应的差别,而这其中的小小差异随着日积月累的堆积,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学习的鸿沟,就有同学会掉队。倘若教师在教学之前,能对班级上的学生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就能知到哪些学生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理解有困难,这样在课堂上详细进行讲解和阐述,使学生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例如:以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体会文章声情并茂的表达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今后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能够充满激情。教师在教学之前可先调查学生对演讲的理解能力,了解学生对演讲中常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对课文内容进行比较细致的讲解,讲授的过程中可加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激情澎湃的情绪,将自己代入到演讲中,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演讲时的激情。
二、结合现代技术,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整个时代的进步的体现,这既能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之中的优势,还能弥补传统教学中资源不足或资源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语文课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不仅能让学生对山水诗画有更直观的感受,在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也会更加的丰富和贴切,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库。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不仅仅能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一个质的飞跃,还能在生活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一堂课一开始就能引起同学们兴趣,那么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以学习“窦娥冤”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知道元剧的相关特点;能对元代中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酷暴力,体会当时的阶级矛盾,体会窦娥身上的刚烈的性格和敢于反抗黑恶势力的精神。教师在进行此次课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窦娥冤相关的影音资料,让同学们对元代的社会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从而加深对元杂剧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带领同学们感受文中十个曲牌的剧情的变化,体会剧情的张弛变化,感受文中的扣人心弦和催人泪下。
三、发挥学生主体,实施翻转课堂
        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值得探讨的课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和准备,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效果的汇报和展示。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学生要对教师提出来的课题或者任务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还要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分工明确,还要突出重难点,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整个过程中教师也不可全然置身事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追踪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不可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例如:以学习“荷塘月色”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体会文中所体现出的一些细腻、传神的描写,对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更加贴切;掌握刻画景物的常用手法,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心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课文中所用到的描写方法和作者的写作心情进行简单介绍,随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讲解和诵读,体会不同学生之间的阅读感受,最后师生一起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总结:
        所谓“教学”,意味着教授和学习同样重要,新课改也一再强调这一点。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改革中要减少一味的知识输出,要使学生成为整个课程的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作用,全力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师生互相配合,共同推进课程的改革和前进,才能实现一个真正有序和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杜启玲.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04):85-85.
        [2] 褚鸳鸯.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5(31):274-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