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春
浙江省龙港市第二高级中学 325802
摘要:物理教材的习题设置是起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习题设置的特征分析有利于物理教师充分利用习题,发挥习题的核心索养教育功能.2019年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习题设置特色明显,具体表现在习题的数量、类型层次、背景、配图等方面。
关键词:人教版 ;新教材介绍;普通高中物理教材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的编写工作于2016年春季正式启动,并于2019年秋季开始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编写组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 程标准”)为依据,总结、反思上一轮教材编写的经验和不足,着力提升教材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育人价值。
一、编写指导思想
(一)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在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方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呈现了我国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新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材编写注重全面、准确地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获得进一步学习及未来发展必需的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教材编写时注意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有机融合,避免将其割裂开来。
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教材育人价值
加强知识学习,适时提升物理观念。课程标准提出了物理观念这一素养,取 代了过去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维度。这并非意味着要用物理观念的教学取代物理知识的教学。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观念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由此可以看出,物理观念和物理规律联系紧密,但二者又不可画等号。学生头脑中的物理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要建立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经过思维的加工提炼形成。基于上述认识,编者认为,教材编写中要注意促成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提升,形成物理观念。以必修第二册“机械能守恒定律”一章的编写为例。本章“能量观”内容的编写思路主要体现在:围绕功能关系这一基本线索,逐步建立“可以通过做功的多少,定量地研究能量及其相互转化”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内容的编写线索如图1所示。 在上述功能关系的学习中,教材注重学生对“功”“动能”“重力势能”等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例如,用一定篇幅对“功的正负”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在引入重力势能概念时,不急于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而是着重分析了引入重力势能的前提,即“重 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在力学中有了对这些概念的深入学习,学生在电学的学习中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要研究“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甚至还能尝试探究“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变化关系”等。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是掌握功能关系以及后续学习能量知识、形成能量观的基础。教材加强了概念、规律的学习,并在适当的时候将重要的物理观念在文中阐述,或以旁批的形式呈现。
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多数学生将来的职业可能不会与高中所学某门课程直接相关,学校在立足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和具体内容已经体现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从培养途径看,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教材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时,尽可能设置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为他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例如,必修第一册安排了“根据需求设计滑梯高度”“计算空调支架受力”,以及“用系有细绳的圆珠笔测地铁加速度”等多个来自学生生活的问题。不仅如此,教材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向学生提供原始素材,让“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这个工作由学生完成,从而真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章首图展示的是上海的磁浮列车,图下有一段话:“据报道,上海磁浮 线路总长33km,一次试车时全程行驶了约 7min 30s,其中以430km/h的最高速度行驶 约30s。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比汽车快得多,是不是它的加速度也会很大?学过这一章后请你根据报纸上的数据,再按照实际情况给出一些简化的假设,自己尝试着估算它的加速度。”这些数据来自新闻报道,是真实的原始数据,需要抽象为一个物理模型才能用物理知识来解决。
教材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对于大部分实验,教材都提供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案,供学生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兴趣进行选择学习。
结束语
每册教材最后都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提供了一些具有开放性且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在内容的选择上,教材增强了课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借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必修三册教材给出的研究样例分别是“球形物体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关系的研究”“关于甩手动作的物理原理研究”以及“充电宝不同电量时的电动势和内阻研究”。通过阅读样例,学生大致了解了应该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之后由选择一个课题,经历自主构思、深入分析、完整研究和系统表达的过程。这些课题的研究内容不受教材的约束,研究时间不受学时的限制,这样就能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海霞.高中物理观念建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青岛大学,2020.
[2]杨孝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教材比较研究[D].长江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