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邓丽蓉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4月   作者:邓丽蓉
[导读]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当只重视对其基础知识的培养,还应当引导学生回归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邓丽蓉    青川县乔庄镇第二小学校  628100
【摘要】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当只重视对其基础知识的培养,还应当引导学生回归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4-010-01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获得亲身的体验与感受。我们只有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才能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本文通过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来进行探究,希望对广大一线教师的相关教学有所裨益。
        一、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根本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教学方法着手,促进教学生活化目标的实现。
        1.讨论交流法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或者集体讨论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探讨。在对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易于激发学生讨论积极性的生活化素材,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中去。比如,在教学《课间十分钟》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一个视频:叮铃铃下课了,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打乒乓球,由于乒乓球案数量有限,很多小朋友都在排队轮流玩,这时有一个小朋友特别爱玩乒乓球,规定时间到了还依然在玩。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视频里的小朋友这种做法对不对?我们在玩耍时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于是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与人分享。
        2.情境渲染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置身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感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比如在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意识,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斑马线道具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过马路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展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交通规则,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交通信号灯的印象,增强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与自我保护的意识。
        3.故事喻理法
        小学生天生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为学生讲述一些抽象化的道德与法治理念,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发与思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教学《吃饭有讲究》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貌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时刻遵守,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营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导入的合理与成功都将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应用生活实例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更好地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要求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内容时,结合着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并将其作为教学切入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且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开开心心上学去》这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学校里面是什么样的?(2)书本真漂亮,怎样能更好的保护它们呢?通过设置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导入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课堂氛围会立即活跃起来,拉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实现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转变的心路历程。
        2.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课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去了解学生是怎样体会及感悟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学习及生活场景当中进行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设置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也就是以学生所关注的角度出发,在实际生活当中合理的选择同教学内容有相关性的素材内容,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例如讲解《别伤着自己》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创设常态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着积极的实际生活经验,说一说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怎样做才是安全?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进来,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3.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思路,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教师要利用好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合理的设计教学中的问题,这样可以通过问题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活跃。例如在讲解《上学路上》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着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设置课堂问题,例如:你平时都是怎么来上学的?途中会经过哪些路呢?怎样走才是安全的呢?在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选择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通过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程中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及早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策略,使之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发挥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珊珊.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17.
[2]张英.将课程“生活化”,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J].学周刊,2018(4):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