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语文课堂的纯美乐章——在小古文的世界中墨海泛舟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4月   作者:何珠
[导读] 语言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利用美妙的语言,能够在人心中构设出各种美妙的风景,甚至是传递动人的旋律,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汉语历经千年发展,更具备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魅力,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语文美感的体现,用我们的语言谱写出美好的乐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之美,自然能够激发其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

何珠     福州市福清市滨江小学  福建福州  350300
【摘要】语言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利用美妙的语言,能够在人心中构设出各种美妙的风景,甚至是传递动人的旋律,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汉语历经千年发展,更具备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魅力,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语文美感的体现,用我们的语言谱写出美好的乐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之美,自然能够激发其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课堂乐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4-026-01

        语言与音律之间的关联是十分密切的,美妙的语句表达,就如同天籁之音,能够使人感受到独特的韵味,体会其魅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更要体现出语言的音律之美,让语言如同一段乐章自然流淌,让学生能够从语句当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一、语言与音律的融合
        自古以来,我国的艺术表演行驶当中,曲都是最主要的形式,其是音律与语言表述的结合。而肢体动作、语言与旋律的结合,更能让音律中的情感体现更加深刻,更具感染力。在这之中,语言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说明语言是能够用于表现旋律的要素。特别是在儿提时期,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更是与音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音律的节奏,能够让孩子对语言的记忆更快,所以将学生印象深刻的旋律、音效等结合小古文,成为了教师引导孩子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的感官感知,是建立认知的必要过程,如果没有感官上的刺激,便无法形成对于当前信息的永久记忆,这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所要掌握的重点。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为了让孩子的记忆与旋律关联起来,教师需要让语言结合美妙的旋律,自然流淌,才能让学生摆脱被动记忆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感受语言最自然的表达形式,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去记住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小古文《囊萤夜读》时,便可以将课文内容与背景音律结合起来,用虫鸣音效、风声音等效,结合舒缓的旋律,让学生印象更深。不仅如此,在学习其他文章时,同样可以用到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的记忆更高效,更有趣[1]。
        二、乐曲与语言的情感体现
        语言与音律一样,可以表达出浓厚的情感色彩,而两者的结合,则能够起到促进情感表达的作用。这也是为何,在朗诵美妙的文章时,通常会陪一段美妙的钢琴曲,体现文章的主题,凸显文章中的情感浮动。但是音律与语言相结合的表达形式,不仅能够用于朗诵,也可以用于其他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结合阅读的内容,加入美妙的旋律,让学生的思绪与音律融合起来,在脑海当中形成更加具体的印象,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当中的情感。


在语言包表达过程中,音律如同云雾一样无处不在,萦绕四周,学生才能体会到云雾当中群山的美,即是说正是旋律之美,让语言之美更上一层楼,特别是佶屈聱牙的古诗,更要结合旋律,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小古文《精卫填海》时,女娃从欢快的游玩、溺毙到化作精卫、衔木石填海,教师要利用充满波折起伏的旋律与鸟鸣去展现这个简短却充满波折的故事,要利用旋律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推进,让孩子的思想在墨海中泛舟,肆意想象,甚至能够感受到自己正泛舟海上,看到精卫正在空中飞翔。
        三、对于旋律的理解与表达
        旋律存在于教师心中,也同样存在于学生的心中。教师在备课时,将语言与旋律结合起来,助力自己的教学,而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也应当有权选择自己认为符合意境的旋律,并且结合自己所选的音律去控制语言表达的节奏,让自己的表达更加顺畅、情感更加真实,这对于学生来说亦是一种乐趣,因为选择与匹配的过程中,学生都是不变的主角,是决定性的角色,掌握着选择权。例如在学习小古文《守株待兔》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去决定自己在朗诵这篇小古文时的配乐,通过学生的配乐朗诵去感受学生心中的故事情境,体会到学生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每个学生脑海中都有无边无际的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学生的感受是完全忠于自己的,是最为真实且具体的,也是教师不该去影响的,而通过学生心中的旋律,我们便能够一探学生心中的世界,看到这个故事在学生心中是怎样的[2]。
        四、旋律与语言的规律
        语言是有规律的,从古诗词当中我们便可以洞见,无理论是五律、七律,亦或是宋词的不同词牌名,都代表着一种韵律,实际上本质上便是与音律相结合的,是由着固定节奏的规律的,这也正是唐诗宋词的美妙所在。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诗词中晦涩的语句也许是难以理解的,但是一旦与音律结合起来,却能够体现出轻重缓急、高亢柔婉,这已经超越了语言本能够表述的范畴,成为了更加具象化的表达,仿佛通过节奏的变化,情感的起伏不通过明确的文字表述也能够体现出来,如同蒙上一层薄纱一样,虽然不能完全看透,却能够理解。例如在学习小古文《司马光》时,虽然小古文的故事阐述十分简短,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利用一些生动的音效、音乐片段等去配合文中的内容,包括情节的起承转合以及文章的断句,让文章情节更加生动[3]。
        结语:
        语言是艺术,所以可以说语言的授课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自古以来,我国的汉语言便一直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韵律能够促进语言的表达,丰富语言的内涵。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需要让美妙的旋律贯穿授课内容、贯穿学生的心中,成为情感的催化剂,表达的动力,让语言的表述过程结合心中的旋律与节拍,才能让语言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并践行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汤燕星.谱一曲语文课堂的优美乐章[J].教师,2017(25):35.
[2]李咪.情境教学,奏响高效语文课堂的乐章[J].小学教学参考,2016(34):19.
[3]金怿.天籁,语文课堂的纯美乐章[J].小学时代(教师),2012(0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