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德育视野,让健康人格教育走进高中语文教学新课堂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4月   作者:黄云彪
[导读]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学习技能、人格素养的渗透,要让学生透过语文知识,看到更多的亮点点,比如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培养资源。所以教师应该以语文教学内容为载体,积极渗透人格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格品质。文章基于此点,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格素养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黄云彪    湖北省利川市胜利高级中学    445400
【摘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学习技能、人格素养的渗透,要让学生透过语文知识,看到更多的亮点点,比如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培养资源。所以教师应该以语文教学内容为载体,积极渗透人格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格品质。文章基于此点,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格素养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格素养    课堂教学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4-121-01

        高中语文学科在塑造建全人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语文学习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长期一贯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课本所选的内容包括社会各个方面,有充足的教育素材加以利用。再次,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对理想人格的认识和体验得到逐步的加深。对此,语文教师更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因为语文学科在塑造建全人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语文学习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长期一贯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课本所选的内容包括社会各个方面,有充足的教育素材加以利用。再次,写作训练可以使对理想人格的认识和体验得到逐步的加深。基于以上的理由,语文教学应坚持不懈地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运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首先这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四者是密切联系的。要想使中学生拥有得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一般可以从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入手,因为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水平,但还缺少较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激发全心全意的道德情感尤其重要。一则因为中学生的情感容易被激活;二则因为情感可以成为认知、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纽带。语文教师应自觉、持久地进行这种激发活动。例如,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增加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学习《五人墓碑记》,则是教育学生品质正直、蓄养浩然正气的绝好材料;学习《我与地坛》,则是教育学生要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启发学生深切感受母爱的好文章。学生有了榜样,再通过相关的写作训练,其道德情感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升华。
        二、运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是人的天性。但是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追求什么样的美,如何欣赏以及审美能力的高低,则是千差万别的。只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能力才有助于塑造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可以说,高雅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激发美感即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情感体验。中学生的美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所学习的课文,尤其是文艺作品。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中丰富的美的素材,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我与地坛》、《滕王阁序》、《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作品中蕴含着多姿多彩的自然美;而《为了忘却的记念》、《黄鹂》、《〈宽容〉序言》等作品体现出来的则是情感美和精神美。值得一提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文章,它本身就是一篇来描写美的习作。反复朗读体会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获得情绪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共鸣。
        2.培养鉴赏能力。美感是审美情趣中对美的初始的肤浅的感受。


要使美感发展成为审美习惯和审美能力,还须教会学生鉴赏美。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和训练。
        (1)从文章的内容上鉴赏。主要是看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情感是否健康,知识是否科学。只有意韵深刻,格调高雅的作品,才值得仔细玩味。
        (2)从文章形式上鉴赏。好的作品往往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美的形式同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荷花淀》、《改造我们的学习》等结构上的巧妙;《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过秦论》、《谏太宗十思疏》等语言上的对称美、和谐美。
        (3)从作品的风格上鉴赏。作品的风格是作家个性的表现,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非常有助于领略其作品的风格。如了解鲁迅生平的人,就不难理解其作品中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他那犀利、辛辣的讽刺语言。此其一。其二,教师对不同作品的分析比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样是写亲情的作品,《我与地坛》中透露着淡淡的哀愁,《项脊轩志》则在伤感的回味中透着几分温馨;同样是写进谏的古文,《谏太宗十思疏》则体现了进谏者的刚正不阿,《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进谏者则显得委婉、机灵,到了《六国论》中则进谏者则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
        三、运用语文课堂训练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不仅体现在高尚的道德和高雅的情趣上,而且体现在健康的心理上。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和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语言教师可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并平静接纳别人和自己的良好品质。对于作品和社会中的人和事,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评价别人和被人评价的机会。比如,学生的书写、朗读、口述、作文等都可以由学生去评判。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竞争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或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竞赛,比如作文、朗读、演讲、辨论等竞赛。平时课堂教学中,可随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比如,看谁口头表达好,看谁能最恰当地表现自己,等等。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现代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彼此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共同完成任务的需要,而且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且可以承担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任务。比如,齐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演课本剧、互相批改作业、共同讨论问题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多多采用。
        因此,语文教育在塑造建全人格方面应该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使我们的中学生们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为明日的栋梁之材。
        综上所述,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的关键阶段与重要转折时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引领,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引领,助力学生思想与文化的全面提升。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职业素养,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高考这一人生转折点来临之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德育思想品质,使学生能够好好学习语文,好好学习做人,助力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辉.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素养渗透【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8X):63.
[2]王安乐.健康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职业教育,2018,(8):47.
[3]高洪生. 高中语文教学应如何渗透情感核心素养教育[J]. 学语文, 2017, 000(003): 37-38.
[4] 胡海帆. 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8, 000(007): 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