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4月   作者:马岩岩
[导读] 多数学生由于审题能力薄弱,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审题错误或者审题不清,导致因解题失误而丢分的情况,长此以往将对学习和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审题的质量,以此更有效的帮助学生以快速的、准确的进行解答,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马岩岩   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布垭中小学校   444329
【摘要】多数学生由于审题能力薄弱,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审题错误或者审题不清,导致因解题失误而丢分的情况,长此以往将对学习和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审题的质量,以此更有效的帮助学生以快速的、准确的进行解答,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审题能力;重要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4-166-02

        教师需深入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学校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审题教学导向为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让学生充分理解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点,及时巩固重难点内容。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以新型教学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不仅要提升学生做题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必然性、初中数学开展解题教学的主要注意点以及主要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必然性
        1.数学学科的性质要求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必须立足整体,制定完整全面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统一详细的规划安排并逐步落实。一方面,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等知识板块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等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初中生进行联想式学习,从而显著提升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便于初中生迅速有效的获取知识。
       2.学生综合性发展的自身要求
       数学作为囊括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视角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数学素养作为能力素养的重要构成,对于其他能力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审题能力与应用能力是数学素养的直观表现。
       3.时代发展的外在需要
       当下的初中数学教育中,社会不再以分数或者升学率这些数字化的指标作为目标导向,而是将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每位学生成长成材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遵守科学性的原则,不能仅将目标约束在掌握数学知识这个层面。在初中数学教学构成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树立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来不断的发散拓展。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结合相关知识来生动展现具体原理。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中不要拘束某一块中,要以发散性的思想对课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即通过阅读能够不偏不倚的理解问题的内容。在初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中阅读是审题的基本步骤,也是数学问题有效解答的重要关键。比如有这样一个填空题,“在直角三角形中,AB=3CM,BC=4CM,求三角形的另外一条边AC是多少?”从数学知识构成上来看,这个题目主要考察的是勾股定理的基本内容。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凭借以往的勾股定理解题经验“勾3股4弦5”在没有经过审慎思考的情况下直接写出了问题的答案“5”,导致答案错误。而出现这种审题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审题的时候预先设定了具有个体色彩的立场,在潜意识中将题目内容朝着自己喜爱的方向理解,而没有从客观的角度上来审题。针对这个问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态度,确保学生在仔细阅读题目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解答。
        2.重视概念教学,培养审题准确性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数学中的命题,都是围绕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概念教学应引起教师足够重视。许多同学在审题时,由于概念模糊,对概念的认识不足,误判、错判导致失分。


例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a的相反数是-a,零没有相反数;(2)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弄清解题过程,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情景的过程。因此,审题时只关注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是不行的。叙述性语言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对题目描述的数学情景起到决定因素。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应让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学会定位关键词,正确解读其含义。例如遇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试题,可以要求学生读题后,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语。经过训练学生大多会把“从大到小”这几个字给圈出来,排列的时候就不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排了,减少因审题不清而做错题目的可能。再如:圈出不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把“不正确”这个关键词圈出来。坚持这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能抓住重点,理解题目的意思,就不容易出错了。
        3.罗列审题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审题。
        在学生进入审题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审题提纲,通过审题提纲把学生领进数学材料中,用审题提纲的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审,如本题主要已知了什么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用自己的语言重述问题等。因此审题提纲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数学材料时更有目的性,快速地分析出条件与结论的结构关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审题效率。教师在上A.已知什么条件?现在还缺少什么条件?题目中还有其它限制条件吗?(挖掘隐含条件)B.用自己的语言重述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将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从图、表中可以表征出哪些信息?(表征题目信息)C.如何将这一类问题转化成原来学过的问题呢?(问题转化)
        D.题中条件有哪些限制范围?(确定条件和问题的范围)E.哪些题型与此题相类似呢?(模式识别)F.结果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吗?(完成终审)
        审题提纲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数学材料,避免学生盲目审题,可以将学生原先无秩序的审题方式训练成有秩序、有规律的审题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良好的审题习惯。
        4.指导学生运用合理的审题方法,提升审题能力
        教师要对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培养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对数学问题进行审视与分析,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一般数学问题的思考步骤。(一)选择题和填空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1)在看题时,把重点的、关键的字、词点出来,养成逐句逐字细看深究的习惯;(2)加强对比练习,提高审题意识。计算题审题习惯的培养。(二)计算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定”的审题习惯。“一看”是指动笔做题前,先完整地看题,看清每个数和每种运算符号,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进行初步感知。“二想”是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算式的特点以及各运算之间的关系后,根据算式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确定恰当的运算步骤,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三定”即确定运算步骤(比如先去括号的顺序,运算级别的顺序等),审清运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简便性,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法则,然后才能动手解题,认真地进行计算。(三)几何审题习惯的培养。对于几何题,要要求学生学会“读图”和“画图”,读图不是大声地读出来,而是把已知条件在图中标出来。另外有一些几何题,题目不附带图形,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帮助审题和分析,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四)应用题、证明题审题习惯的培养。对于应用题、证明题、综合压轴题,一般题目文字比较长,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题意,这类题型的审题也一直是学生的难点。首先鼓励学生要敢想敢做、永不放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其次,训练学生采用“三遍审题法”来审题。第一遍粗略读题,使自己大概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第二遍精细读题。要逐句逐字读,读的过程要动手用笔圈画题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关键字眼等,以提醒自己注意,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知识或方法的联想,如这道题涉及到哪个内容,需要运用哪些性质定理,在平时老师的讲解中是如何解答的,等等。边阅读边分析题目的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边画草图边分析,并尽可能把题中的条件标注到图中,构建数学模型。第三遍是重读题,当想好整个问题的求解方法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看看哪些已知条件已用,哪些还没用上,已用上的是否用得恰当准确,还没用上的已知量与待求量有什么联系,由这个已知量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等。即再细敲深究题目,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最后解完题后还要检验,看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志学.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实验教学[J].速读(中旬),2016(6):213
[2]姜良泽,宋西文.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7):107.
[3]高滢杉,高滢楠.信息化时代浅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3):177-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