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优化问题设计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4月   作者:谢运芝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者们越来越认识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利用问题开展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一个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转变教学方式的一个有效途径。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的心脏,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进行以下研究,希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谢运芝   湖北省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者们越来越认识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利用问题开展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一个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转变教学方式的一个有效途径。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的心脏,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进行以下研究,希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兴趣引导;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4-216-01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学习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问题 
        教学中要注重情境教学法中的情感性和形象性,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生活场景,提高趣味性,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①巧妙介绍问题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到一些重要问题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可以通过介绍有关问题的一些背景知识,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介绍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以及介绍的摘要通过他们主动的提问而作具体介绍,从而分清主次和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②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所谓问题悬念是指在人们对问题的兴趣正浓迫切想知道下文的时候戛然而止,就如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书籍中所看到的“欲知后事请看下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感觉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引起概念冲突造成认知失衡,从而激发学生的疑惑,产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③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先生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主张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提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没想好的可以再想,没问对的可以重新问。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提问气氛,使学生有提问的需求和欲望。
        二、多角度启发引导,使学生会问问题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时候不是学生不敢问也不是他们不想问,而是他们把握不住问题的重点和要点,不知道该如何“问”,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①教会学生常用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提问句型,如侧重于理解寻求原因的问题应用“为什么”,侧重于知识的问题应用“是什么”,应用型的问题应该用“怎么办”,而评价性的问题则应用“好不好”,“怎么样”等等。通过这些常用提问方法的讲解,学生在遇到疑问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问了。②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各阶段的重点。


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不仅要老师自己知道每一单元,每一小节,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还要在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学生明白、清楚,从而使他们清楚他们所应思考的角度和问题,为更好地提出疑问打好基础。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为了问题而提问题,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及问题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数学来源于生活中,并且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相关的数学情境相融合,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情境教学法可以运用到数学教学的多方面,无论是在导入新课,还是在总结作业以及复习课程中,都可以灵活多变地采用该方式。教师在课前选取相关材料时,一定要选取贴合生活实际并且内涵丰富的感性资料。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举些生活实例,与生活相贴近。
        比如学习角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一个桌子有四个角,当我们去掉一个后还有几个角?”通过这样的脑筋急转弯,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开始,首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在新课讲授时,比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班级作为具体例子:“全班有四十二个人,每十个人为一组可分为四组,还剩几个人?”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班级作为实际例子进行回答,促进学生对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加深兴趣。在课堂小结时情境教学法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小组内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分别把自己当作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向本组内的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特征,这样可以对各种立体几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更好的把握,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程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工具,利用音频、视频等资料,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
        四、优化问题设计策略,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通常具有多种方法和途径,学生的灵活运用程度是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而且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需要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大胆地猜测和推理,在主动的探究中发挥学生学习潜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过多,导致学生理解不到位,主动性被打压,被动陷入重复的题海战术,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策略分析,切实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铁路上两车同时相向出发然后相遇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求在一定条件下求快车比慢车在单位时间内多行驶的距离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一方面可以从分别求出快慢车每小时的速度进行解答,另一方面也可以先求出快车总时间内多行驶的距离,再用总时间求出单位时间内的多行驶距离。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究,实现数学知识实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都能够更加高效灵活。       
        综上所述,在当今素质教育日渐推进的全新教育背景下,注重有效问题的创设也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效的问题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同时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進学生综合发展方面也极具现实意义。所以在后期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情景教学的实施,能够密切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及教材内容,科学进行问题创设,凸显问题的真实性、思考性及挑战性,从而促使其教学效用的充分发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优化问题设计。我们可以设计适度型、探索型、生活型、启发型、比较型、联想型、开放型、互逆型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类型都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30.
[2]崔文闰,周晓雯.小学数学新任职教师教学设计的问题分析与建议[J].科教导刊(下旬),2019(3):146.
[3]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J]. 张旭斌,裴转发. 学周刊. 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