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视力学生随班就读质量的支持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4月   作者:郑东阳
[导读]

郑东阳   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4-204-02

        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提出了“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等基本原则,“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等措施,[1]充分展现了国家对发展融合教育的决心和力度。笔者从事视障教育近三十年,经历了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日新月异,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地方发展的差异,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合视障教育教学经验,本文谈谈在低视力学生随班就读中提高融合质量的个人观点。
        一、低视力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全市低视力学生随班就读情况调研工作中,对随班就读的低视力学生在学习状况、学习环境、心理发展、辅助设备等方面作了相关的专题调研,在特教学校招生工作中,也收到很多随班就读的低视力学生要求转学到特教学校就读的申请。这些学生随班就读了多年,但学习成绩很差,完全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更有甚者随班就读了五年整,还写不好自己名字的,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自卑等心理障碍,个别学生还有轻生的情况,也有一些学生破罐破摔,形成了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甚至有暴力倾向的心理问题……这些孩子的随班就读真成了随班“混”读。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随班就读学校中没有配置专业的特教老师,当地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指导不到位,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基本都是普通师范学校毕业的,没有经过相关的特教专业培训和学习,他们对班上的低视力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辅导,更不用谈对这些孩子在设备设施、环境、制定IEP计划、功能性视力训练等方面的特殊支持了,最后只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最终导致了这些视障孩子的“沦陷”;家长不重视、不懂如何帮助自己孩子或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当地没有设置融合教育指导中心或指导中心工作不到位等。笔者对全国部分省市的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山区学校。
        二、提高低视力学生随班就读质量的策略
        上述低视力学生的随班就读现象显然处于随班就读的初始“共在”阶段,也就是形式上的随班“混”读。要实现融合教育的“共享、共生、共赢”,[2]让他们在学习、情感、社交、行为等方面都得到质的提升,体验“真融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来提高低视力学生的随班就读质量。
        (一)环境支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只有安全需要层次得到保障,他们才会产生更好层次的需要。[3]为低视力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适合的无障碍的学习环境,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基本前提。由于导致低视力的病因非常多,每个低视力受损程度不同,特殊需求也不相同。因此随班就读学校应首先了解他们的视力状况,如是否畏光、斜视、远视力、近视力、视野情况等,然后对症支持。首先,教室内的布置应尽量固定有规则,减少经常性的调整变动,注意避免一些临时性的障碍物的出现,防止低视力学生的碰撞、绊倒等情况,对一些危险的障碍物还应适当的处理,或用色纸粘贴,增强对比度,减少碰撞危险。低视力学生的课桌颜色可以用异于其他同学课桌的颜色,增强对比度;其次低视力学生的座位安排应充分考虑他们的远、近视力及视野受损情况,以及是否有畏光等,对配有远近两用助视器的学生座位不宜太靠前,尽量安排在教室中间,无助视器的则应安排在考前中间位置,对畏光的学生应远离光照太强烈的地方,防止炫光。对有斜视的学生应考虑斜视的程度及偏斜方位安排偏左或偏右的位置;座位一经安排并让学生感觉适宜了,就应固定,不宜跟随全班同学定期调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校园的环境布置也应该充分考虑对可能得障碍物进行调整改造。
        (二)辅具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随班就读调研过程中发现,导致低视力学生随班“混”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合适的助视设备,尤其是可以用来看黑板的远用助视器。上课看不清黑板、看不清课本、看不清作业本格子,看书、写作业时需要将眼睛紧贴在纸面上,影响了阅读、书写的速度,学习成效大打折扣。因此,根据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必要、基本的辅助器具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班就读学校可以寻求当地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帮助,通过评估,了解该生的视力障碍情况,评估测算放大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放大教材,特制的作业本,配置合适的助视设备、阅读架等。同时对配置了远用CCTV式助视器的学生还应在安全的状态下为其提供电源设备、便于放置助视设备的大课桌等。笔者当地政府联合教育、残联、卫生等部门对全市低视力随班就读试点校的低视力学生进行筛查,并免费配置了多种助视器等辅具,经过后期的巡回指导和跟踪调研,发现这些学生的随班就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伙伴支持
        每个人都有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求。[3]随班就读的低视力儿童由于生理上的障碍,往往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我感觉,因此他们更是需要被接纳,渴望获得友好的同伴。随班就读学校、班级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扶残爱残助残的良好校风,创设一个无障碍的软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与支持,当然,这种支持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度”,既要让他们感觉到大家发自内心的、自然的关爱,在学习、生活中没有感觉到“不便”,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大家对自己的“可怜与施舍”,以防伤其自尊。


随班就读班级可以根据低视力儿童的不同需要,挑选有爱心、责任心和耐心的同学分别与低视力儿童建立各种“伙伴制度”。例如: “学习伙伴”负责学习方面的支持,帮助低视力儿童阅读他们看不清的黑板上的板书,ppt上的内容,图片解说等,课堂、课后作业辅导等;“行动伙伴”负责帮助他们在校内的活动,如体育课上的活动、课间活动、课后的游戏活动、上学、放学的结伴行走等;对寄宿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生活伙伴”,在生活起居方面给予结对支持。“伙伴制度”除了给予低视力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帮助外,对结对双方的学生在社交、情感、品德等方面都会有积极的促进。
        (四)家长支持
        家庭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是孩子生活、成长第一个环境,更是低视力儿童今后融入社会的第一课堂和平台,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笔者在低视力随班就读调研过程中发现,城镇的低视力儿童比农村的低视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要健康些;家长文化水平高的比文化水平低的孩子发展健康些,家长对孩子重视程度越高,孩子的学业、社交、行为等方面的水平就相对优秀些,心理出现异常的情况比较少。因此提高低视力儿童随班就读质量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随班就读学校、班级要重视家校合作,要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康复过程中来。首先,要在当地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和配合下,共同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多开展一些家长培训活动,开通交流的渠道,从心理上让家长积极面对孩子视力障碍的现实,对孩子做到不歧视、不溺爱,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其次,应该对家长进行相关的视障康复训练和教育技能的基本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家长和孩子生活时间长的优势条件,让家长懂得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适当的康复和行为矫正,如家庭设备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孩子在学习生活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及使用训练;开展适当的功能性视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创设情境,训练孩子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训练等。
        (五)师资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调研发现,影响低视力随班就读质量,导致出现各种随班“混”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特殊教育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因此,为随班就读学校配置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低视力学生随班就读教师首先应对基本的视障知识、低视力学生心理、视觉保护、功能性视力训练、辅具使用等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本的低视力课堂教学方法;其次随班就读老师还应该具备有发自内心的接纳低视力学生的态度,愿意为低视力学生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随班就读师资的配置上除了当地政府支持配置专业特教教师外,随班就读学校还可以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自筹方式来解决专业师资问题,选派有责任心、爱心、耐心的教师送到国内特教专业院校培训,或安排至特教学校跟岗学习后担任随班就读工作;平时还应该邀请特教专家或当地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教老师到学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指导,提高随班就读科任老师的专业水平,促进随班就读质量的提升。
        (六)教学支持
        课堂教学是决定低视力儿童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调研中发现大部分随班就读老师在课堂上较少对低视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上基本是以健全孩子为标准,很少刻意为低视力学生的学习作另行安排。低视力学生如果学习成绩很差或心理、行为等障碍严重的,很多老师就直接放弃,不管不问,最后导致随班“混”读的形成。因此,提高低视力学生随班就读质量,科任教师应该在改变常规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1、教学内容一体化。2016年版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低视力版)在内容、编排等方面是最接近普通学校教科书的一套特殊教育部编教材,因此,随班就读的低视力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可以与健全学生保持基本一致。这样随班就读老师可以采用“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低视力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做一些适度的调整,这样既兼顾整体,又能照顾低视力学生的特殊性。如在一些需要视力参与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选择直观性的内容,对一些复杂图形作出特殊的放大处理,对比较抽象的内容尽量辅以直观图示等,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2、目标要求适度化。尽管低视力学生是最适合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残障学生,但是每一个低视力学生在生理、心理、个体需求等方面不会完全相同,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对他们的学习目标要求也不能和健全学生“一体化”。因此,科任老师要根据低视力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征在知识、社交、情感、定向、康复等方面设定一个适度的目标,尤其在知识目标上可以作适当减性要求。如:低视力学生阅读、书写速度较慢,平时的作业量可以适当减少,试卷除了放大外,考试的题量也可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考试时间,降低作业书写质量要求等。
        3、教学策略个别化。随班就读班级的特殊性,决定了科任老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不能普通化。在课堂教学中,随班就读科任老师应该灵活安排教学环节,以健全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兼顾低视力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对低视力学生进行课堂个别化的辅导和帮助,或安排结对同伴对低视力学生进行帮助辅导;多采用直观化教学;板书尽量写大字;重视对低视力学生情感和心理的辅导,创设低视力学生能回答出来问题,并给与肯定与鼓励;课上注意对低视力学生的视力保护,允许其在适当的时间望远或闭眼休息,防止出现视觉疲劳,加重视觉障碍等。
        融合教育质量是检验融合教育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高质量的融合教育是教育公平的终极体现。尊重、支持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的特殊需求,提高随班就读质量,让每个低视力儿童得到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这是每个特教人应有的追求。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2]雷江华.把握内涵,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J].现代特殊教育.2020(5).1
[3]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第三版2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